种杂粮也许能卖个好价钱
河南的秋粮基本是冲着钱来的,农民这一季的种植以创收为目的。种玉米、卖玉米有了忧患之后,不少农民甚至专家的眼睛都盯上了经济作物。
省农科院经作所所长胡海燕分析说,历史上河南秋粮中,花生、大豆、棉花的比重是比较大的,把秋粮种植向这个方向调整一下,应该不错。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黄淮地区的大豆蛋白质含量高,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这也是河南的大豆种植连续多年稳定在八九百万亩的重要因素。有人会问,东北大豆种植面积不是也很大吗?胡海燕说,东北大豆主要是用来榨油的,河南的大豆主要是食用,譬如做豆腐、磨豆浆、加工腐乳,这种不可替代性使它稳稳地占领了这一块市场。
河南曾经是植棉大省,最多的时候有2000万亩的种植面积,也就是5年的时间吧,现在基本上找不到棉花了。花生没有问题,面积一直比较稳定。
从这些作物的科研层面上来说,河南一直居于前列。“譬如大豆,原来的亩产量大致就300斤的样子,现在我们培育的品种已经达到600斤。不仅如此,随着市场细分,河南的大豆野生种质、基因资源比较丰富,我们已经具备快速培育专用大豆品种的能力,能够做到根据市场需求定向育种、精准育种。”胡海燕说。
现在市场上有一种名叫“九德公膳”的杂粮制品,其主要原料就是荞麦。全国面制主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刘晓真教授认为,李克强总理曾提出“大健康产业”和“健康中国”的概念,结合中国“药食同源、寓医于食”,“五谷为养”的理念,胡吃海喝、精米细面时代已经过去了,健康饮食方式的推行及被认可,必然给小杂粮提供大市场,我们作为一个杂粮王国,杂粮种植的春天已经到来。
河南有45%的丘陵山地,分布在豫北、豫西、豫西南,都比较适合杂粮种植。譬如伊川县,谷子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产业化程度逐年提高,粮农收益也很有保证。伊川县农业局司马青焕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该县谷子单产530斤,每斤2.3元,亩收益1219元;2014年严重干旱,谷子单产315斤,每斤2.8元,亩收益882元;2015年谷子单产484斤,每斤2元,亩收益968元。除去生产成本,农民收入起码不低于种植玉米。
杂粮通常是指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薯类五大作物以外的粮豆作物。主要有:高粱、谷子、荞麦、燕麦、大麦、糜子、黍子、薏仁、籽粒苋以及菜豆、绿豆、小豆(红小豆、赤豆)、蚕豆、豌豆、豇豆、小扁豆、黑豆等。
一般说来,杂粮的产量都比较低,但是杂粮的生长周期比较短,并都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果真的不想种玉米,杂粮应该是今年秋粮种植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经济学上有一个规则:物以稀为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