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秋粮亩均成本5年增74元

18.07.2016  20:41
      河南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对全省40个县(市、区)、120个乡(镇)、600个农户的秋粮种植成本和收益的调查结果显示,“十二五”期间,全省秋粮种植亩均生产成本高位运行,年均463.8元,比2010年提高24.0%;而亩均种植收益受价格波动的影响呈现不太稳定的态势,年均为420元,比2010年增长17.3%,低于成本增幅近7个百分点。

        生产成本有增有减

        调查显示,2015年我省种植每亩秋粮生产成本为448.1元,与2010年相比,5年间增加了74.1元,增长19.8%。其中,物质费用增长38.3%;生产服务支出大幅增加,增幅为131.4%;人工成本则明显降低,减少了34.4元,减幅为18%。

        在构成各项物质费用中,种子和化肥费用均呈增加趋势,农药费用则比较稳定,5年间仅增加了0.7元。有关人士分析,秋粮种子费用升高的原因:一是玉米种植面积大,占全省秋粮播种面积70%左右,“十二五”期间,密植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玉米种子亩均播量增加。二是2015年夏播期和2010年同期相比,全省农用种子价格上涨了27.7%。化肥费用增加的原因在于,粮农的种植观念由传统的重夏轻秋逐渐转变为夏秋并重,化肥施用次数增多,同时化肥价格上涨。

        “十二五”期间,我省秋粮在机播、机耕、机收等方面的费用大幅增加,主要是农业机械化率的不断提高和综合机械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引起的。此外,农业生产服务价格的上涨也助推了生产服务支出的增长。

        相比之下,2015年全省种植秋粮的亩均人工成本大幅下降。“十二五”期间,随着社会平均工资的增加和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劳动力用工价格逐渐攀升,但是农业机械化率的大幅提高大大减少了用工天数,使得人工成本明显下降。

        秋粮产量价格双波动

        调查显示,“十二五”期间,在秋粮种植成本高位运行且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由于决定种粮亩均收益的单产和价格均呈现明显的波动状态,导致秋粮种植亩均收益很不稳定。2011年至2015年亩均收益依次为430.5元、457.9元、445元、445.8元和320.2元。

        单产增长缓慢且波动明显。我省在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中,不断加大高标准粮田建设的力度,全省粮食生产综合能力不断提高,但是我省秋季属于严重旱涝灾害多发的季节,秋粮生产很不稳定。2011年至2015年,秋粮平均单产有两个年份增加,三个年份下降,且5年间平均亩产只增加了1公斤。

        主要秋粮品种价格不稳。“十二五”期间,作为我省主要品种的玉米、稻谷、大豆等,除了稻谷有国家保护价格且稳中有升外,玉米、大豆等均没有保护价,其价格表现不太稳定。

        对此,有关专家指出,河南作为粮食生产大省,肩负着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相对夏粮生产,秋粮生产低而不稳,是影响粮食安全、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专家建议,继续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和水利建设力度;推进粮食供给侧改革,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粮食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业;继续发展规模经营,降低种粮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