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跟着节气走
原标题:秋季养生跟着节气走
“秋不食姜”不如“秋少食姜”
□江苏省中医院营养师武建海
姜是一种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的烹饪辅料,其中药性表现为:发散风寒、化痰止咳,又能温中止呕、解毒等,常常用于外感风寒及胃寒呕逆等症的治疗。过去有句老话:“一年之内,秋不食姜”,是否真的秋天不适宜吃姜呢?
根据中医理论,生姜辛温无毒,入脾、胃、肺经,益脾胃,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及解毒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胃寒呕吐、风寒咳嗽、腹痛腹泻等病症。但生姜属于辛辣之品,是一种热性食物,加之在烹饪中会失去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秋天气候干燥,再食用辛辣的生姜,更容易加重秋燥。所以秋天以少吃姜为宜。秋季并非绝对一点也不能吃姜,关键是不能“多食”。
不过,如果患者因患病治疗所需要时,可以“遵医嘱”正确食用,如秋季治疗风寒咳嗽时会经常用到姜。如果是患有寒性疾病的人,在秋季因受凉而加剧咳嗽、腹痛、呕吐,此时也应该急服热的生姜汤,可以起到温肺暖胃、散寒止咳、止呕止痛的良效。此外,将少量的葱、姜、辣椒作为调味品,问题并不大,只需注意不要一次吃太多即可。
□南京市第一医院中医针灸科赵文斌
秋季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个节气。秋天的气候变化较大,早秋热湿,中秋前后燥,晚秋又以凉、寒为主,所以人们在起居上应顺应自然,注意养生。
初秋,夏天的暑气还没有结束天气仍较热,空气潮湿,闷热蒸人,此时湿邪仍较明显,可适当多吃些粥,以健脾养胃。常食的粥有山楂粳米粥、莲藕粳米粥、鸭梨粳米粥、橘皮粳米粥等。
到了中秋前后,久晴无雨,气候干燥,容易形成燥邪而致病,表现为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甚至皲裂。燥邪最易伤肺,此时就不要再食祛湿之品,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百合、甘蔗、梨、芝麻、藕、鳖肉、蜂蜜。此外还可适当食用一些平补的药膳,如用北沙参30克、百合30克、鸭肉150克共煮,鸭肉熟后饮汤食肉,可滋阴润燥;其他如银耳百合羹、蜂蜜蒸百合、橄榄酸梅汤等等都可滋阴润肺,防止秋燥伤肺。
晚秋天气候多变,早晚温差大,气候不但干燥,而且早晚凉、寒。风寒往往会乘虚而入,使人生病。此时养生除要养阴防燥外,还要注意防寒,适当“秋冻”。但平素体质较差的人,特别是有慢性支气管炎,关节炎以及阳虚体质的病人,不适宜秋冻。同时饮食要少食辛味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辣椒等。在此基础上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补肝气,如苹果、石榴、芒果、柚子、柠檬、山楂、番茄等。章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