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菜难”“买菜贵”成历史“ 15分钟便民生活圈”离郑州近了
中原中路农贸市场改造后,面目焕然一新(资料图)河南商报影像产品部/图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李兴佳
河南省省长尹弘在今年省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及“完善便利店、社区菜市场等便民消费设施”,提及“做好城乡居民‘米袋子’‘菜篮子’保障工作”。
早前,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徐立毅强调,要认真做好商贸特色这篇文章,不断满足市民个性化、差异化的消费需求,并多次提及,坚持郑州“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联”城市发展布局,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增强群众获得感。
为了让老百姓的“菜篮子”拎得舒心、放心,郑州自2016年启动了农贸市场新建、改建工作,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助力“中优”、发挥商贸特色,郑州自2012年启动了批发市场外迁工作,促进老城有机更新、构建千亿市场集群。
农贸市场进城,批发市场出城,“一进一出”间,擦亮了“面子”、做实了“底子”,在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同时,引领郑州高质量发展的路越走越宽。
农贸市场“大手术”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
老曹是中原老集市农贸市场的老商户,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以卖菜为生。那会儿,门口的秦岭路还没修通,市场是露天的铁皮房,土路坑坑洼洼,雨天一身泥,冬天冻得手指头皴裂。
改变发生在2017年,老集市花费数百万元进行了原地改造。如今走进老集市,复古的建筑风格赏心悦目,购物通道宽敞明亮,经营摊位整齐划一,经营品类丰富多彩。老曹说:“以前是俩字——‘脏乱’;现在干净得很,这个市场在西郊都数得着。”
在相隔12公里的市投集市丹枫路店,1月10日12:38,门口的“智慧农贸大数据展示屏”显示实时客流为1087人。走进去会让人眼前一亮:田园式的装修风格,整齐划一的摊位,堪比商场的环境。这个市场是由国有独资企业郑州市市场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投建的标准化公益性农贸市场。因为有国有资本的注入,这个市场摊位租金要低20%,专门让利给商户,目的是保证菜价便宜、兼顾公益性。
中原老集市、市投集市丹枫路店,仅仅是郑州市标准化农贸市场的一角。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郑州市全面启动了以政府为主导、以政策为保障、以商户为依托的标准化农贸市场新建、改建工作。政策规定“达到1万人的居住小区必须设置菜市场一处,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万人配建”。具体实施部门设在郑州市市场发展中心。
这项工作同时被列入了每年的郑州市“民生十件实事”中。到了2018年,郑州更是制订了3年行动计划,要求3年内农贸市场数量增加至200家,构建“15分钟便民生活圈”。
2016年,郑州完成新建、改建标准化农贸市场的数量为30家;2017年,工人路鲜刻达农贸市场、伊河路农贸市场等20家标准化农贸市场完成新建、改建;2018年,丹尼斯南彩路农贸市场、王府壹號农贸市场、丰乐农贸市场、刘砦农贸市场等15家完成新建、改建。
刚刚过去的2019年,郑州市同样完成了“民生十件实事”规定的20家农贸市场新建、改建工作,其中包括市投集市丹枫路店、渔果市集、常青路农贸市场等。
从“脏乱差”到“新靓美”,农贸市场之变增强群众幸福感
4年前,郑州市相关部门曾做过匡算,主城区仅有农贸市场89个,且分布不均匀,距离10分钟步行圈太远。根据辐射半径和服务人口来计算,郑州还差150个左右农贸市场的缺口。
“买菜难”是当时的老大难。不少市民要跑到几公里外买菜,一次买够三五天的量储存在冰箱里,且那个时候农贸市场光线暗,地上淌着污水,空气里都是臭味,得踮着脚走路。
只不过几年时间,标准化农贸市场遍地开花,数量猛增到146家,大量农贸市场入市,填补了菜市场的缺口。买菜变得像逛超市一样享受,有电梯、中央空调,手机支付分分钟搞定,可溯源系统让萝卜、白菜有了身份证,还能网上订菜……郑州菜市场实现了从“脏乱差”到“新靓美”的蝶变,“买菜难”“买菜贵”成为历史。
老百姓点赞说,“过去到菜市场买菜有‘三怕’,怕湿鞋子、怕捏鼻子、怕缺斤短两。新市场干净整齐、货品齐全,买菜就像逛超市。”
当下,郑州市改进城市管理与改善人居环境正在如火如荼进行。通过闲置土地再利用、硬件提升、业态更新,农贸市场改造让市民生活更便利,城市交通更有序,污染治理更精细。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同时,自然带动了郑州城区的形态更新和业态更新,让城市美起来、靓起来、净起来。
更为重要的是,农贸市场关系着老百姓的“菜篮子”。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距离老百姓更近,通过实打实的推进,夯实城市的“里子工程”,打通民生工程的“最后一公里”,让老百姓的“菜篮子”拎得更方便、更舒心,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郑州正在经历一场美丽蝶变:从马路市场到大棚式市场再到标准化市场,从骑个三轮车风吹雨淋到有空调有暖气……郑州农贸市场经历了大变革,为城市擦亮了“面子”、做实了“底子”。
农贸市场升级,郑州从跟随者变成了引领者
以往,郑州市市场发展中心带队,奔赴杭州、广州、上海等地,学习沿海城市先进的农贸市场升级治理经验;如今,中原中路农贸市场、中原老集市农贸市场、民乐集等一大批升级后的标准化农贸市场,引来一拨拨来自山东、河北、江苏等地的商务部门、规划部门、市场监管部门乃至市政府领导观摩学习,甚至成为网红打卡地。
几年时间,郑州由曾经的跟随者翻身成为外界争相学习的革新者、引领者。
郑州2018年启动了星级农贸市场管理评定工作,建立了市场诚信建设“红黑榜”发布制度,开展文明诚信商户评比。当年,13家规范管理的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市场,拿到了30万元~50万元数额不等的奖补;同时,关停了4家“市场基础条件特别简陋、配套设施缺失严重、存在重大消防安全和食品安全隐患”的农贸市场。
郑州市市场发展中心调研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年末,郑州市城区集贸市场达到国家卫生标准的仅有15个,整体达标率只有13%,惠济区和管城区达标率为零。经历过2017年度集中整治,达标率提升至86%。
当下,郑州老旧小区的“住改商”治理正在进行。接到搬迁令的商户该去哪儿,市民买菜、买药、擦鞋的生活功能又该如何兼顾?
政府主导规划建造多元化、综合性的便民市场,集中承接搬迁的商户,既让商户有家可归,又解除了百姓生活的后顾之忧。
【责任编辑:钱艳红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