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奶奶儿子已离开亚东 当地民政局承诺照顾老人
记者 李一川
核心提示丨本报有关八旬老妪在中印边境流浪近30载的系列报道引发社会关注的同时,也促成了老人儿子奔赴亚东与母团聚。从最初见儿时的不解与躲避,到儿子留下来陪伴时的态度缓和,再到儿子临走时的依依不舍……这些许变化在历经风霜磨砺的楚月兰老人身上表现得相当明显。昨日,记者了解到,虽然经过儿子近十日的劝说,老人依旧不愿返乡,仍愿留在这个她呆了近30年的地方。
儿子近十日的陪伴,老人终于笑了
4月8日,记者与禹州民政局师德鸿局长、副局长王明杰等人先行返回河南,而老人的儿子陈小龙、禹州社会福利中心主任刘小远则选择主动留了下来。
事后,刘小远告诉记者,得知家乡的人要走,老人弓腰驼背步行一公里多来到记者一行所住的酒店,就为来看一眼,祷告路上平安,“看得出,老人对家乡还是很有感情的。”
“这是俺亲娘,即使她不愿意回家,撵我走,我也要留在这里尽几天孝,弥补一下俺三十多年来对娘的亏欠!”陈小龙说。
刘小远说,在随后的七八天里,老太太经常拉着他们问家乡的一些情况,有时候会一直聊到深夜。“当我说禹州北关的公园修得很好,早上3块钱就能吃得很饱时,老太太更是不停地追问。我告诉她,在家乡2块钱就可以喝碗胡辣汤,再花1块钱买俩大包子就能吃饱。”
这些几日,陈小龙也没闲着,除了陪妈妈唠嗑外,还经常陪老人四处走走。临行前,他还将母亲的床单、被罩、衣服等都洗了一遍。看着儿子所做的一切,老人不再像以前那样生硬地拒绝,而是默默地接受。
之前,只要看到有人给她拍照,老人除了低头躲避,还会破口大骂。而在离开亚东前,当刘小远、陈小龙提议要和老人拍合影时,老人竟愿主动面对镜头,很配合地露出笑容。“儿子和家乡人在的这些天,应该是老太太最开心的一段时间了,从没见过老太太话这么多,有这么灿烂的笑。”常帮助老人的亚东大药房朱祥务医生告诉大河报记者说。
老人与儿子隔阂虽消逝,但依然不愿返乡
4月13日晚9时55分,缅甸、印度边界发生7.5级左右的地震,临近的我国西藏等地震感强烈。记者了解到,亚东临近区域经常发生4-6级的地震。
“14日早上7点10分,我们起床准备到亚东汽车站坐车返回,因有时差当时天还没有亮,老人就在福利院门口的台阶上坐着。老人说这里地震了,你们回去吧,祈祷上天保佑你们一路平安。那一刻,我情不自禁地流出了眼泪。我把老人儿子的手机号再次写到纸上交给她,叮嘱她一定要保管好,有事儿一定要找人打电话。”刘小远告诉记者,他还拜托朱祥务医生要把老太太的灯修好,因为地震之后屋内的线路可能出了问题。
在谈到老人是否愿意回家乡时,刘小远说,他们和老人的关系虽然融洽了很多,但一提到要带她回家,她就不愿意再说话了,“老人应该是在这里习惯了,对这里一切都很熟悉,所以不愿再回家乡。多次征询她的意见,老人始终不愿回家。”
“我多次说‘妈,咱回家吧!家里儿媳、孙女都很想您’,可她始终不愿回家。不过,我以后还会再来看她的。”陈小龙说。
据刘小远回忆,当时他与陈小龙离开时,老人默默地祷告着,话很少,还说不要再来看她了。他们背着行囊离开,而那个佝偻的老人则依旧伫立在那里,越来越远,慢慢幻化成一个小黑点。
昨天下午,记者与亚东民政局德吉卓嘎局长取得联系。她表示,老人不愿返乡,他们会尊重老人的意愿,并像之前那样一如既往地帮扶老人,让老人在亚东过得好。
从朱祥务医生处,记者了解到,他请来的电工已经将老人的线路检修完毕,并更换了电表。他还给老人添置了小橱柜,可以让她在上面煮水、做饭,“只要老人在这一天,我就会把她像母亲一样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