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简单否定“革命史”范式不可取
本报讯(记者张清俐)8月26—27日,“中国近代史研究热点问题与理论前沿”学术研讨会在河南开封举行,与会学者对当前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大理论争鸣及新方法与新范式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与会学者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历史学者积极开拓近代史研究的新领域,近代思想文化史、社会史等专门史,以及民国史、抗战史等重要领域成为近代史研究的亮点。中国近现代历史丰富和复杂的面目,进一步展示出来。“同时我们对于近代史学领域出现的各种思潮与观点,也应在马克思唯物史观指导下,以历史学的科学精神对其加以科学辨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左玉河表示。
新世纪以来,一些近代史研究者在传统的“革命史”研究范式之外寻求“现代化”范式,受到了一些青睐,甚至出现了所谓“重写近代史”的思潮。与会学者对这一思潮进行了深刻反思。河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剑平认为,以现代化范式从事中国近代历史的研究,有助于发掘出原来受到忽视的中国近代一步步艰难的开始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对于深化中国近代政治史、近代经济史、思想文化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有助于客观公正地认识和评价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但同时他也强调,倡导用“现代化”范式开展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一些学者,片面地突出和强调“现代化”,甚至要用“现代化”范式来取代“革命史”范式,将现代化与革命对立起来,甚至对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这就走上了一个极端。这在认识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是危险的。实际上,现代化和革命,都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内容,片面强调某一个方面而割裂其他方面,都会引起认识的误差和偏向。
回顾历史,范文澜、胡绳等老一辈近代史学家们重视历史资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运用阶级分析和矛盾分析的方法,撰著科学的中国近代史著作。张剑平认为,正确认识和继承范文澜、胡绳等学术大家的中国近代史研究著作及其研究方法,是所谓“重写中国近代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左玉河认为,现代化范式虽然在以现代化为时代主题的当下发展迅猛,但自身也存在着不足。当它把目光投向中国近代化历史发展的时候,同样不可避免地遮蔽了“革命”这一重大的、根本性的问题。
对于两种范式之争,左玉河认为,社会科学领域的范式,不是统一的、单一的,而是多样的;社会科学领域的范式不是互相排斥替代的,而是可以并存相容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出现的两种范式,实际上就是两种研究取向、两种解释框架和叙事模式。
有学者认为,如果“重写中国近代史”就是要简单否定中国近代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简单否定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们的近代史著作,简单否定“革命史”范式,那么这是一种非历史主义的态度,是非科学的。相反,以范文澜、胡绳、刘大年等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著述,应该成为新世纪中国近代史发展的重要基础。
此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史学理论与文化史研究室、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史学月刊》编辑部 联合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