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建设背景下南阳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高效生态经济是指具有典型的生态系统特征,经济体系高效运转,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协调共进的节约集约发展模式。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是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南阳市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全力做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和移民迁安工作,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在促进生态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着经济结构不合理、公共服务水平低、粮食增产难度大、生态保护任务重等矛盾和问题,在探索“三化”协调发展方面面临巨大压力。南阳市建设中原经济区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有利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构建中原经济区生态安全屏障;有利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高质高效发展,为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创造经验;有利于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开创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在推动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上率先突破;有利于培育带动中原崛起的西南增长板块,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中原经济区联动发展格局。
南阳作为河南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市。 素有“中州粮仓”之称,是全国粮、棉、油、烟集中产地。正常年景,粮食总产约占全省11%、全国1%,棉花占全省20%、全国4%,油料占全省13%、全国1.5%,肉类总产约占全省13%、全国1%。有6个县市区是国家商品粮、棉基地,11个粮食生产大县,3个县市区为国家优质棉基地。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河南省九次党代会明确指出,要强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作用,维护粮食安全、促进城乡繁荣,在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新型农业现代化是基础,没有新型农业现代化,就没有真正的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因此,加快南阳要实现“三化”协调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进程意义重大。
一、高效生态经济要求新型农业现代化具备的基本特征
河南省九次党代会明确指出,要强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作用,维护粮食安全、促进城乡繁荣,建立“以粮食优质高产为前提,以绿色生态安全、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高为主要标志,基础设施、机械装备、服务体系、科学技术和农民素质支撑有力”的新型农业现代化。
1、新型农业现代化以粮食优质高产为前提的农业现代化
无粮不稳,有粮安天下。对于拥有13亿多人口的中国而言,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基本自给的粮食发展方针,并且只有确保粮食自给率达到95%,才能坚守粮食安全线。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的之一也就是为了确保粮食优质高产,从这个意义上讲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为粮食优质高产保驾护航的。
2、新型农业现代化是绿色生态安全、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高农业现代化
对于农产品而言,只有生态的,才是绿色的;只有绿色的,才是健康的;只有健康的,才是有竞争力的;只有有竞争力的,才是有效益的;只有有效益的,才是能发展的,因此生产绿色生态安全的农产品是实现新型农业现代化标志之一。
在现有社会化大生产方式下,要改变弱质、低效的传统产业,必须将农业融于社会化大生产之中,从根本上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机制,实现农业集约化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组织化产业化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农业才能可持续发展。
3、新型农业现代化以基础设施、机械装备、服务体系、科学技术为支撑的农业现代化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实现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是实现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必不可缺的组织形式。科学技术广泛应用农业成为实现新型农业现代化有力支撑。
二、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建设对南阳新型农业现代化的要求
《南阳市建设中原经济区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总体方案》中提出要以全市13个县市区基本农田、宜农岗丘地、坡度在15度以下的山地和非饮用水源区为重点,加强耕地保护,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形成一批高效生态农业基地。
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的重点任务是:运用现代科技、物质装备和管理技术改造提升农业,以优质粮食和生态畜牧业为重点,以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和农业产业化集群为载体,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传统农业向绿色、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转变。
1.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加快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选择一批百亩方、千亩方和万亩方,深入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土地整理工程、新增千亿斤粮食规划田间工程等项目建设,集中打造800万亩亩产超吨粮的高标准粮田。到202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72亿公斤。
2.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以皮南牛、牧原猪、乳业、禽业为重点,建设一批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打造全国优质安全畜产品基地。以有机茶叶、猕猴桃、食用菌、特色花卉、道地中药材、有机蔬菜等高效农业为重点,建设一批全国知名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支持社旗农区“三化”协调发展实验示范区、新野现代肉牛产业集群示范区、方城赵河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
3.建设农业产业化集群。按照“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要求,引导有条件的加工型龙头企业集聚发展,重点打造粮食、肉制品、乳品、果蔬、中药材、有机茶叶、林产品、苗木花卉、 油脂、桑柞蚕、食用菌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集群。到2020年,形成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集群30个、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10个、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5个。
4.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农业合作经济和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种子工程,建设全国小麦、玉米、花生育种创新基地,支持南阳市国家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区、社旗县国家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新野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不断提高基层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农业市场信息监测预警等应用系统,建立完善市、县、乡三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农资及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强粮、棉、畜等大宗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建成一批大型综合农产品物流园区。
三、南阳新型农业现代化现状分析
研究南阳农业现代化现状,必须对目前南阳的农业现代化实现度进行测评。根据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我们从综合生产水平、物质装备水平、经营管理水平、科技兴农水平、流通加工水平、农民生活水平、生态保护水平七个方面选取新型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建立新型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7项主体指标,28项群体指标,见表1。利用2012年的统计资料通过与新型农业现代化目标值比较,得出南阳新型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见表1)
表1: 2012年南阳市新型农业现代化综合指数表 | |||||||
主体指标 | 群体指标 | 目标值 | 南阳市 | 实现程度 | 群体指标权重 | 群体指标指数 | 主体指标指数 |
综合生产水平 | 农业劳动生产率(元/人*年) | 60000 | 12420.05 | 20.70 | 30 | 6.2 | 7.9 |
耕地产出率(元/公顷) | 75000 | 48170.20 | 64.23 | 25 | 16.1 | ||
粮食单产(千克/公顷) | 7500 | 5187.13 | 69.16 | 25 | 17.3 | ||
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 | 45 | 29.95 | 66.56 | 20 | 13.3 | ||
主体指标权重(%) | 15 | 52.9 | |||||
物质装备水平 | 单位耕地农业机械总动力(千瓦/公顷) | 18 | 12.04 | 66.88 | 25 | 16.7 | 7.6 |
农机化作业水平(%) | 90 | 67.03 | 74.48 | 25 | 18.6 | ||
排灌保障能力(%) | 100 | 52.89 | 52.89 | 25 | 13.2 | ||
高标准农田比重(%) | 100 | 9.20 | 9.20 | 25 | 2.3 | ||
主体指标权重(%) | 15 | 50.9 | |||||
经营管理水平 | 农民组织化程度(%) | 20 | 1.20 | 6.00 | 25 | 1.5 | 4.7 |
绿色、有机及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比率(%) | 100 | 45.40 | 45.40 | 25 | 11.4 | ||
土地流转率(%) | 50 | 7.98 | 15.97 | 25 | 4.0 | ||
农村从事非农产业人数占总从业人数比重(%) | 70 | 39.96 | 57.08 | 25 | 14.3 | ||
主体指标权重(%) | 15 | 31.1 | |||||
科技兴农水平 | 每万名农民中农技人员数(人) | 10 | 7.50 | 75.00 | 30 | 22.5 | 6.7 |
从业人员高中文化以上的比重(%) | 60 | 18.00 | 30.00 | 30 | 9.0 | ||
农业科技贡献率(%) | 63 | 56.00 | 88.89 | 40 | 35.6 | ||
主体指标权重(%) | 10 | 67.1 | |||||
流通加工水平 | 畜产品加工转化率(%) | 60 | 25.12 | 41.86 | 25 | 10.5 | 6.9 |
粮食商品率(%) | 90 | 70.00 | 77.78 | 25 | 19.4 | ||
农产品加工产值比重(%) | 300 | 140.00 | 46.67 | 25 | 11.7 | ||
粮油精深加工及主食产业化率(%) | 60 | 10.53 | 17.55 | 25 | 4.4 | ||
主体指标权重(%) | 15 | 46.0 | |||||
农民生活水平 | 恩格尔系数(%) | 20 | 40.70 | 49.10 | 20 | 9.8 | 5.4 |
百户农民电脑拥有率(%) | 50 | 9.00 | 18.00 | 20 | 3.6 | ||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 15000 | 6776.00 | 45.17 | 20 | 9.0 | ||
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比重(%) | 50 | 2.56 | 5.12 | 20 | 1.0 | ||
农民集中供水拥有率(%) | 70 | 44.92 | 64.17 | 20 | 12.8 | ||
主体指标权重(%) | 15 | 36.3 | |||||
生态保护水平 | 生活能源中清洁能源所占比重(%) | 100 | 65.00 | 65.00 | 25 | 16.3 | 6.1 |
单位耕地化肥施用量(千克/公顷) | 60 | 92.57 | 64.82 | 25 | 16.2 | ||
水土流失面积比例(%) | 5 | 48.80 | 10.25 | 25 | 2.6 | ||
单位耕地农药施用量(千克/公顷) | 0.5 | 2.09 | 23.92 | 25 | 6.0 | ||
主体指标权重(%) | 15 | 41.0 | |||||
主体指标总指数 | 45.4 |
由测评结果可知,南阳新型农业现代化综合指数45.4%,处于起步阶段,也就是说距离实现新型农业现代化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从构成新型农业现代化综合指数的七大方面28项指标来看:
1、综合生产水平方面。2012年南阳新型农业现代化综合生产水平实现程度为52.9%。在反映综合生产水平的4项指标中,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程度为20.7%;耕地产出率实现程度为64.2%;粮食单产实现程度为69.2%;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实现程度为66.6%。农业劳动生产率偏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成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的关键。
2、物质装备水平方面。2012年南阳新型农业现代化物质装备水平实现程度为50.9。其中排灌保障能力及高标准农田比重实现程度较低,分别为52.9%、9.2%,成为制约物质装备水平提高的因素。
3、经营管理水平方面。2012年南阳新型农业现代化经营管理现代化实现程度仅为31.1%,是七大方面最低的,充分反映了全市农业经营水平低下、粗放。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程度仅为6.0%,绿色、有机及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实现程度45.4% ,土地流转率实现程度16.0%,农村从事非农产业人数占总从业人数实现程度57.1%。
4、科技兴农水平方面。2012年南阳新型农业现代化科技兴农实现程度为67.1%。反映科技兴农现代化的指标农业科技贡献率、从业人员高中文化以上的比重和每万名农民中农技人员数实现程度分别为88.9%、30.0%和75.0%。
5、流通加工水平方面。2012年南阳新型农业现代化流通加工水平实现程度为46.0%。反映流通加工水平现代化的指标畜产品加工转化率、粮油精深加工及主食产业化率较低,实现程度分别为41.9%、17.6%。
6、农民生活水平方面。2012年南阳新型农业现代化农民生活水平实现程度为36.1%,实现程度较低,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农民生活水平低就反映了南阳市新型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在反映农民生活水平现代化的指标中,恩格尔系数、百户农民电脑拥有率、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比重、农民集中供水拥有率实现程度分别为49.1%、18.1%、45.2%、5.1%、64.2%。
7、生态保护水平方面。2012年南阳新型农业现代化生态保护水平实现程度为41.0%,实现程度不高。在反映生态保护水平现代化的指标中,生活能源中清洁能源所占比重、单位耕地化肥施用量、水土流失面积比例、单位耕地农药施用量实现程度分别为65.0%、64.8%、10.2%、23.9%。
四、制约南阳新型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因素
1、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利益和微观利益,造成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耕地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决定粮食生产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市面积的快速扩张、公路的延伸和加宽、开发区建设以及各种类型的旅游、休闲、度假、娱乐等时尚场所的涌现,加上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使南阳耕地面积下降速度加快。2002年以来,南阳常用耕地面积从1427.3万亩,下降到1412.7万亩,下降了14.6万亩,下降幅度相当于西峡县的耕地面积的60%以上,也就是说几年间南阳总体下降相当于一半多西峡县的耕地。目前。世界人均耕地约为3亩,我国人均耕地约为1.5亩,而南阳人均耕地仅为1.3亩,对于一个粮食主产区来说,人均耕地水平是很低的。
农村面源污染严重,生产环境恶化。2012年南阳新型农业现代化生态保护水平实现程度为41.0%,就说明农业生态保护任重道远。一是化肥、农药的污染。 南阳是化肥、农药投入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每亩耕地平均化肥投入50-60公斤,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每亩耕地农药投入量大约在1.4公斤,是不敢想象的事情。化肥和农药的大量施用,不仅污染了土壤和水资源,也对其他生物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其后果是造成土壤板结,地下水污染,以及其他一系列面源污染。二是农膜的污染。近年来,南阳全市使用农膜2.5万吨以上,平均残留率约占6%。农膜主要成分是聚氯乙烯和聚乙烯,较难分解,破坏土壤活性,分解后释放出有害的物质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三是人畜粪便的污染。南阳是人口大市,又是畜牧业养殖大市,人畜粪便富含氮元素又很少有集中处理,其中大部分粪便随雨水冲洗汇入河沟,污染水质。四是农作物秸秆的污染。南阳市农作物秸秆年总量为950多万吨,直接用作燃料的约占36%,用作饲料的约占25%,用作肥料还田的约占18%,用作工业生产原料的约占1%,另外,焚烧浪费的约占20%。随着农村利用能源的高品质化,大量的作物秸秆被遗弃在地头沟边,成为新的污染源,造成水质的营养富集化。
2、农业基础设施落后
粮食主产区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尤其是大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功能老化,配套不全,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不能有效运转, 致使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有效灌溉面积及旱涝保收农田面积不能有效覆盖全市的粮食生产,粮食生产至今仍不能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2013年,全市有效灌溉面积为472.76千公顷,仅占耕地面积的50%左右,也就是说南阳目前尚有将一半以上的耕地仍然不能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南阳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仅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比全省平均水平低,与全省农田水利条件好的地方差距更大,作为粮食主产区,显然是不合适的。全省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南阳高出20个百分点;南阳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在全市省辖市中位于后列,仅比山区市洛阳市、三门峡市高一点,比第一名的商丘市低40个百分点。同时,南阳的灌溉工程多为20世纪50~70年代修建,由于年久失修、工程老化和不配套,使现有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旱涝保收田面积大打折扣,在粮食生产中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3、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低
我国农业生产基本上还停留在以家庭为单位的传统生产方式阶段,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知识大多是凭祖辈经验代代相传,农民观念保守,思想较落后,使得新技术的推广阻力加大。农民普遍文化素质不高,这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严重桎梏。南阳农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将会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一是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偏低。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显示,南阳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于全国及全省水平。(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农村住户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所占比重、高中以上所占比重均比全国、全省低;初中以上所占比重也比全省低。二是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造成农区人才外流,将“老弱病残”滞留农区,因而劳动力素质更加低下。
表2: 农村住户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 | |||
| 大专及以上所占比重 | 高中以上所占比重 | 初中以上所占比重 |
全国 | 0.79 | 7.06 | 60.72 |
河南省 | 0.77 | 7.53 | 72.76 |
南阳 | 0.66 | 5.92 | 69.70 |
4.城市化进程缓慢
2013年,南阳城镇化率38.3%,河南省为43.8%,全国53.73%,南阳城市化水平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43个百分点。城市化进程缓慢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后果:一是阻碍第三产业正常发展,使农村产生大量剩余劳动力;二是影响工业的能量积聚,使工业采取分散推进的方式,难以对农业形成强大的支持力;三是难以有效地形成经济中心,从而使农业发展缺乏推动力;四是以分散布局为特点的城市化不足的工业化,通常是与农村缺少规划、居民点布局零乱联系在一起的,因而土地零碎,田块狭小,规模化经营的空间条件差。这些都直接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
5、农业管理水平低,农业效益低下
农业产业周期长,供给调整滞后于市场,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制约,投资回报率低,加上南阳市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因此农业效益不高。2012年南阳新型农业现代化经营管理现代化实现程度仅为31.1%,是很低的,尤其是农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规模化是当今世界农业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的基本方式。表现为大规模的家庭农场。只有规模化,才可能有效益。西欧较典型的农场规模是450亩左右。我国一些发达东部地区劳均耕地面积达到45亩左右。南阳农户耕地经营规模过小,生产效率低。
由于农业经营的落后,造成南阳农业效益低下,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其一、耕地的产出低。2013年,南阳市每亩耕地年产出3370元,扣除投入,亩耕地年净收益在2000元左右,这仅相当于农民打工一个月的收入;其二,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2013年,南阳农业劳动力每年每人产出15000元,每月产出仅为1250元左右。其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2013年,南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65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872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有城镇居民收入40%。
五、抓紧高效生态经济建设战略机遇,加速推进南阳新型农业现代化的一些对策建议
1、始终要坚持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促进新型农业现代化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发展农业及粮食生产不动摇,牢固树立社会经济发展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南阳是农业大市,也是粮食大市,粮食总产占河南省的1/10,是河南省5个超百亿斤市之一、全国21个超百亿斤市之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格局中,南阳的地位同样举足轻重,受国家产业政策所决定。因此,农业及粮食是南阳的基石,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新型农业现代化应该为绿色生态农业。一切从事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食品安全卫生的这么一类农业生产都可以被认为是绿色农业。它是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工的总称。一是大力推广绿色、有机及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严格认证标准,加强监督,打造南阳绿色农业品牌。力争到2020年南阳市大力推广绿色、有机及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比率达到100%,并形成在全国都叫得响的南阳绿色农业基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快发展绿色循环农业。抓好农业节水、节地、节肥、节药、节能,推进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和林业剩余物的资源化利用,推广畜禽集中养殖、生态观光农业两类特色园区发展模式。加强对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开发,积极开展沼气综合利用,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提高平原绿化水平。加强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保护,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走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路子。“三化”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通过新型城镇化减少农村人口。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心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加快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建设。依靠城镇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形成布局合理、以城带乡的城镇体系。依靠自身资源优势,发展农家乐、农业观光旅游业,实现城乡互动,以城乡统筹发展带动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通过新型工业化,以工业反哺农业,充分利用新型工业化技术和物质生产能力,为新型农业现代化提供支撑。
2、以粮食主产区建设为契机,稳定粮食面积,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业现代物质装备发展,确保粮食高产稳产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全市基本农田面积1302万亩,作为永久保护,不得占用。按现有的南阳粮食单产水平,全年粮食面积稳定在1700万亩左右,总产将维持在110亿斤左右。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和高产田巩固提升。以打造吨粮田为方向,在宛城、新野、桐柏、方城、镇平、社旗、唐河、邓州8个粮食生产核心区主体县,实施水利设施、基本农田、防灾减灾体系、农业机械化等八大工程建设。显著改善粮食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实现粮食耕种收一体化、良种化、标准化作业,创建粮食高产示范区。通过改造和和提升,力争到2020年,使全市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达到的90以上,旱涝保收农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80%以上,南阳粮食单产水平提高到亩产400公斤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30亿斤以上。
----完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一是积极呼吁国家对粮食产业的强力支持,加大对粮食主产区支持力度。二是坚定不移地执行粮食支持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加快农业现代物质装备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到2020年,使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率达到90%以上,提高农业劳动效率。
3、以提高农业效益为出发点,调整农业结构,探索实施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确保农业增收,农民增效。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生态高效农业。在确保粮食稳产增产的前提下,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和特色高效农业。一是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要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饲养、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思路,做强肉牛、生猪、奶业、肉鸡四大优势产业;以南阳黄牛、牧原猪、三色鸽乳品、福润肉鸡等四大主导品牌为重点,打造畜产品知名品牌,推动南阳畜牧业晋档升级;加快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将南阳建成全国重要的优质畜产品加工基地。我市由畜牧大市向强市跨越。二是全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大力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着力建设标准化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打造优质棉花、油料、小辣椒、蔬菜、食用菌、花卉、茶叶、林果、中药材、烟叶、桑蚕种植基地,培育一批全国知名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
----探索多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促进适度规模经营。要想实现农业现代化,土地规模经营是必须的。一要把土地规模经营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相结合。具体讲,有条件的乡镇要向农业园区和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在条件不是很成熟的乡镇应鼓励向农业大户、种田能手流转。二要把土地规模经营与建立农民非农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相结合。要想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必须着力发展二、三产业,开拓新的就业途径与就业岗位,使离开土地的农民有业可就、有钱可“挣”;让有门路、有种植以外特长的农民主动放弃原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使种植能手获得更多的土地使用权,实现农民和非农就业农民都增收。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险、大病救助、子女教育、农民工保护等,逐步弱化土地的福利性和社会保险功能,为土地出让者解决后顾之忧。三要把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与尊重农民意愿相结合。在推进土地流转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要以细致入微的工作,创新的方式和手段,积极引导、鼓励农民实现土地流转,绝不能搞行政命令,一刀切,违背农民意愿,强制推行,甚至随意变更撤消与农民的承包合同的现象,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四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土地流转。要不断加大农业基本建设的投入及扶持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通过不懈的努力,力争到2020年南阳市土地流转率50%左右。
----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是积极实施农业产业集群培育工程,重点打造市政府规划的粮食、肉品、乳品、果蔬、油脂、中药材、茶业、林产品、花卉、桑柞蚕11类20个南阳农业产业集群。二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鼓励通过农民自愿联合创办,农村种养大户(能人)、村“两委”及大学生村干部领办,龙头企业兴办等形式组建合作社。三是加快发展农业商会和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农业商会在促进产业发展、协调同行业利益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行业间在经济、技术、贸易和服务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促进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加快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农业推广服务新机制,加快公益性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加快探索和发展农资连锁经营,积极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着力培育统一标志、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核算、统一价格服务的农资连锁经营集团,探索开展农资、技术、信息连锁服务,建立高效、畅通、有序的农资经营新体系。大力推进信息畅通工程,逐步健全市、镇农业信息网络,加强农业信息发布,推进农产品网上经营。
----培育新型农民。建立农村教育培训制度,培养造就一代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劳动者;围绕绿色生产、精深加工和物流销售,积极培养农村科技骨干和实用人才,重点加强对农业合作组织领办人、农业企业经理人、农民经纪人、农村产业工人的培训。
4、以新农村建设为依托,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富强美好家园。
----着力搞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按照“群众自愿、‘三化’协调、依法依规”的原则,搞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规划,强化产业支撑,创新投入机制,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改造全市县道、乡道,使其达标升级。继续在农村适宜地区普及农村沼气,加快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积极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实施农田机井通电工程。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加快推动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开展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坚持开发式扶贫,因地制宜地实行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对偏远山区、生态脆弱区和自然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村,加快实施易地扶贫。加大对革命老区县、贫困县、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县的扶持力度,在交通、教育、民生、生态、产业发展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是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积极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突出抓好农村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提高群众整体素质。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向农民提供安全便捷的基本医疗服务。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稳步提高群众社会保障水平。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