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忠魂映碧海--追记河南籍南沙卫士李永强
7月,湛江。站在自家卧室的窗户前,张志靖望见南海归来的军舰,却再也听不到丈夫李永强打来的电话。
说好高考后全家人一起出游,可如今,19岁的李帅鹏只能在梦里把爸爸思念。
5个月前的2月23日,在南沙工作了21年的上校工程师李永强,在换乘小艇驶向华阳礁执行气象站升级改造任务的途中,小艇被5米多高的巨浪猛然打翻,危急时刻,李永强奋力救起两名战友,自己却被巨浪卷到航道中央,英勇牺牲。
英雄壮举,令沧海呜咽,军营悲恸。
“八一”前夕,记者来到湛江南沙守备部队军营,听将士们深情讲述一个建功南沙、舍己救人的“河南好人”李永强。
建功南沙:把生命融入崇高的气象事业
出生在宝丰的李永强,在解放军空军气象学院读书时,就有一个“南沙梦”。
1993年夏,成绩优异的李永强,本有到全军大机关工作的机会,但他坚定选择了奔赴南沙的道路。
比李永强早两年上礁的李文波,描述了当年李永强踏上永暑礁的情景:
岛上温度最低40摄氏度,空气一捏一把水,晾干一把盐,在强烈的紫外线下,如果不穿长衣裤,很快就会脱皮长出水泡。
上礁的李永强二话没说,白天顶烈日扛水泥、修工事,晚上熬夜研究图纸、熟悉装备性能。
8月的南沙,骄阳似火,鸡蛋打在地上,吱啦一声就能烤熟。李永强身上的皮肤被晒伤,散落的水泥一刺激,直流黄水,他咬牙坚持。
不到3个月,南沙永暑礁建起了第一个气象预报室、安装了第一套气象数据卫星通信系统、自动潮位监测仪等先进设施。
从那时开始,永暑礁气象站的数据不仅源源不断地提供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海洋气象局,更是南海过往船只气象预警的重要保障。
测风速、风向,记录气温、潮位……无论白天、黑夜,李永强带领官兵每两个小时就要采集一次数据,每次采集的气象要素包括20多项,无论台风还是酷暑,从未间断。而每次分析水文气象和云团动态,一推算就是几个小时甚至一两天不合眼。
“小数据连着大战场”,“兵马未动,气象先行!”李永强常常这样说。在他的眼里,宝贵的气象数据,甚至比命都重要。
战友袁锋清楚地记得,去年11月,超强台风“海燕”以15级的风力席卷南海,永暑礁气象塔顶端的系统出现故障,数据无法采集。
李永强把安全绳往身上一系,推开战友的阻拦,就向20多米高的观测塔顶一点点爬去。在嘎嘎作响的塔顶上,他吃力地打开仪器盒,连续抢修一个小时。
21年来,李永强带领气象分队官兵累计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家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50多万组,连续6000多天零差错,不仅创造了南海气象史上十多项第一,还编写出填补空白的10万字《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教材》。
21年,李永强也从当初上礁的壮小伙变成了头发稀疏的“小老头”。
战友们说,李永强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挚爱的南沙气象事业。
守卫南沙:做一根永远铆在礁盘上的钢钉
“我愿意做一根钢钉,永远铆在南沙的礁盘上。”这是李永强第一次守礁时在日记里写下的话。
扎根南沙21年,李永强27次守礁,累计守礁时间超过86个月。每次守礁,长则6个月,短则3个月,一有重要任务,李永强随时上礁。
结婚21年,和家人团聚的时间不到3年,李永强仅在南沙礁盘上就度过了9个春节。
从技术员、操作员,到工程师、分队长,十几年来,李永强还一直担任永暑礁1号战位的战位长,直到牺牲前,他是整个南沙守备部队资历最老、职务最高的战位长。
“南海形势复杂,大家连睡觉时也要睁着一只眼!”南海舰队南沙守备部队司令员熊云这样形容南沙官兵枕戈待旦的状态。
一次,某国侦察机飞抵永暑礁进行侦察活动,正在1号战位值班的李永强迅即上报敌情,并拉响了战斗警报。
不到1分钟,李永强带领官兵全部进入战位,各种防空武器同时锁定目标。随着3颗红色信号弹闪亮升空,某国侦察机仓皇离去。
“我虽是一名技术员,但更是一名战斗员,必须具有不怕火药味、不惧血腥味的军人血性,随时准备打仗!”李永强在日记中这样要求自己。
2001年,技术干部出身的李永强被任命为永暑礁守备连指导员,上任不到3个月,他就熟练掌握了6套拳术和南沙所有武器装备的操作使用。
强将手下无弱兵。在李永强的带领下,气象分队人人都能熟练使用7种以上武器;400米障碍、5公里武装越野、3公里武装泅渡,个个信手拈来;去年军事大比武,李永强带领气象分队一举拿下9个单项第一,打破3项比武纪录。
“守礁86个月,李永强带领官兵成功处置突发海空敌情500多次,他摸索出的防空袭、防炮火、防小股偷袭等10多种新战法在南沙各礁全面推广。”南海舰队政治部主任聂守礼说,21年时刻警惕,李永强和战友们用青春守卫了南海,把安宁留给了祖国。
情暖南沙:他是处处帮人的老大哥
“争在平时,让在评时。”这是李永强给自己定下的规矩。至今,他三让三等功的事迹还一直被南沙守备部队的官兵传为佳话。
1999年,李永强的立功民主测评第一,但他把三等功让给了班长许金明,促进了他的进步。
2004年底,李永强的测评又是第一,可是他又把三等功让给战友刘元兵,极大激发了他的工作热情。
2007年底,李永强的测评还是第一。就当全队官兵以为三等功非他莫属时,他又把三等功让给了战友宋远齐,他说:“宋远齐带的兵两个提干、4个考上军校、10个评为优秀。自己优秀不算啥,更重要的是要带出一批优秀的兵。”
“李永强质朴真诚,是个热心肠,是位好大哥。”说这话的,有李永强的同学、老乡,也有工作后的战友。
宝丰居民王国仁至今仍清楚地记得李永强在家乡跳河救人的那一幕。那是1995年夏天,一名年轻女子在宝丰县的净肠河中游泳,不小心被卷进河里的桥洞中。正在老家探亲的李永强见此情景,连衣服都没来得及脱,就一跃跳入河中,虽然拼尽全力,最终未能将女子救起,但李永强舍己救人的壮举至今在当地流传。
“多好的一个人呀,咋这么突然就走了……”邻居80岁高龄的丁文富大爷用拐杖把地板敲得“咚咚”响。在丁大爷的记忆中,谁家的电脑、电器坏了,被誉为“大拿”的李永强会撂下饭碗,立刻检修。
“要是没有永强大哥倾囊相助,当年我急着手术的母亲可能活不到现在。”气象分队士官阎志勇说着说着,泪流满面。
“说好的,永强大哥一定要参加我们的婚礼,可他连一块喜糖也吃不上了!”雷达分队的上士李平哽咽着,“2009年,我和相恋两年的女友闹起了矛盾,是永强大哥一直开导我、指导我。”
“永暑礁上,不论谁有烦心事,大家都愿意去找老李掏掏心窝子。”南沙守备部队政委胡天明说,在远离祖国大陆的南沙礁盘上,李永强对每位战友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大家总能感到家一般的温暖。
魂安南沙:留下精神财富激励战友家人
倒在南沙,英雄无悔。
但李永强也曾在日记中写道:作为一名南沙军人,自己亏欠家人确实太多。
为了南沙气象事业,李永强曾两推婚期,只过了5天婚假,没见过儿子出生时的样子,甚至没有陪儿子过1个生日,就连家里的全家福,至今也只能找到10年前的那一张。
李永强的妻子张志靖,原是宝丰县工程质量监督站的一名土木工程师,为了照顾家庭,2005年辞去心爱的工作,带着儿子李帅鹏随军来到湛江。
但即使搬到了湛江,一家人团圆的日子也非常有限。
2005年夏,接到上级指示的李永强,提前返回永暑礁。到码头送别的张志靖就在回家的路上,被一辆疾驰的货车撞倒。
昏迷的张志靖被紧急送到医院,手术前却找不到签字的人!望着昏迷不醒的妈妈,10岁的李帅鹏在医院的走廊里抱着医生的腿委屈哭喊:“我爸爸在南沙,他回不来,叔叔阿姨快救救我妈妈……”孩子凄厉的哭声,让在场所有的医生都潸然泪下。
张志靖也埋怨过,但更多的是对丈夫的理解。
而愧疚的李永强,也尽量弥补自己对家人的亏欠。
结婚20周年前,李永强第一次带老婆孩子出去旅游了7天;结婚20周年,李永强兑现承诺,和张志靖补拍了婚纱照。
2011年夏,刚下礁的李永强获悉父亲病重的消息,一向节俭的他马上订机票赶回老家,进门就“咚咚咚”磕下三个响头。
守在父亲的床前,李永强寸步不离,他为老人端水喂饭、擦洗身体、剪指甲、换衣服,包下了所有的护理活。稍有空隙,他就给母亲梳头发,陪老人遛弯、说话。
可谁也没有想到,就在今年元宵节的随舰出海,李永强永远地走了。
李永强牺牲后,曾有人劝张志靖搬回河南老家。但牵挂老公的她非常坚定,“永强埋在这里,这里是我们永远的家,我一辈子也不会离开。”
今年参加高考的李帅鹏,第一志愿填报的是海军工程大学,他说,要继承爸爸的遗志,卫戍祖国的海疆。
“永强同志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却给我们留下了当代革命军人永远的精神财富。”南海舰队政委王登平说,李永强是南海舰队官兵热血守卫海疆的生动写照和践行群众路线的杰出代表,他的精神和业绩将永远激励广大官兵,牢记强军目标、坚定强军信念、献身强军实践。(记者 李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