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漠化监测“护航”中原绿水青山
石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特征突出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被风化的岩石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也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
“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土地资源的丧失、人畜饮水困难,形成恶性循环。”专家表示,石漠化已成为我国极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
《河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成果》显示,我省的岩溶区主要涉及南阳市的9个县和省直管县(市)邓州市,属全国石漠化较严重地区。其中淅川县石漠化面积最大,为34881.5公顷,潜在的石漠化面积还有48979.1公顷。
资料显示,仅淅川县水土流失面积达12万公顷。同时也损失了大量的氮、磷、钾营养元素,造成了土层更加贫瘠,当地粮食产量急剧减少。
长期以来,由于岩溶地区人均耕地不足,群众为了生活,不得不过度樵采、滥用资源,人地矛盾、人水矛盾不断加剧,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据了解,目前,水源区尚有15个贫困乡镇、80个贫困村、6.5万贫困人口,其中4.3万人连基本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
“开展石漠化监测,是掌握石漠化现状和变化情况、评价石漠化防治效果的重要手段。”省林业厅造林绿化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表示。
根据中央领导批示和国家林业局的要求,我省去年启动了第一次石漠化监测工作。监测范围为南阳市的南召县、方城县、西峡县、镇平县、内乡县、淅川县、桐柏县、唐河县、社旗县和省直管县(市)邓州市共10个县(市),涉及79个乡(镇、林场、街道办事处)580个行政村。
该项目由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承担,采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3S”技术和地面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于今年1月基本完成,建立起河南省石漠化土地数据库。前不久,监测成果通过国家林业局石漠化监测中心检查验收。
监测结果显示,全省岩溶土地面积267769.6公顷,其中石漠化土地74647.7公顷,潜在石漠化土地93102.2公顷,非石漠化面积100019.7公顷,分别占岩溶土地面积的27.88%、34.77%和37.35%。
参与监测成果审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教授表示,该监测结果为河南省丹江口库区及南水北调主干渠两岸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利于加快生态环境的改善,实施生态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