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盲人街头拉二胡卖艺 每月省下公交钱寄儿子
有人会驻足倾听,更多人只是匆匆经过
他的眼前只有模糊的光感,多年来辗转各地卖艺谋生。
每天收入不到50元。最艰难时,他省下几个月的公交车钱寄给老家的儿子。
妻子当年喜欢他的才华,义无反顾地跟他在一起,如今依然对他充满信任。
剧团解散后,夫妻陷入困境。妻子希望有一家剧团,能够接收丈夫。
街头演出
不管行人是否驻足,他始终一丝不苟地拉着二胡
经常路过郑州市医学院附近公交站台的市民都知道,有一个男人每天都会在那里拉二胡、唱戏。他叫郭玉成,今年48岁了。
不管行人是否驻足,他始终一丝不苟地拉着二胡,曲调转换娴熟自然。
市民康先生说:“他拉的弦子好听,味道正,我是忠实粉丝。”但更多的人只是匆匆经过。
郭玉成眼睛几乎看不见东西,每当感觉到身边有小孩儿倾听时,他会临时调换曲目,演奏几首儿歌,孩子们听了,咧了嘴笑。
辛苦学艺
被养父养母捡回一条命,自幼视力不好,学艺养家
从路边捡回他时,养父62岁,养母54岁。从记事起他就知道,自己只有微弱的光感。
12岁那年,养父去世。13岁那年,郭玉成拜师学艺,学拉二胡。
冬天的早晨,他靠着河边柳树,坐在板凳上拉二胡,手指冻得没有感觉。
17岁那年,师傅说:可以养家了。可没有来得及高兴,母亲却病倒了。整个冬天,他每天守着母亲,拉弦子、唱戏给她听。
母亲最终没能挺过年关。他说:“母亲还没用过我挣的一分钱呢!”
偶遇爱情
妻子说:他有才、善良,对我好,跟着他心里踏实
演出结束后,郭玉成回到位于桐柏路淮河路口附近的郭庄,妻子杨小红在马路口等他。
穿过昏暗幽深的巷子,一个15平方米的单间,是他生活了6年的家。
26岁那年,杨小红还是禹州一家剧团的“台柱子”,不少人给她介绍对象,她都拒绝了,直到见到来剧团演出的郭玉成。
“很多人劝我,说他是瞎子,以后日子会很苦。可我认定了,他有才华,人善良,对我好,跟着他心里很踏实。”杨小红说。
生活刚刚步入正轨,剧团却开始不景气,最终解散。两人的生活也渐渐陷入困境。
此后七八年,郭玉成也一直辗转各地,卖艺养家,晚上睡路边、天桥下。2009年,郭玉成同杨小红来到郑州,仍以街头卖艺为生。
相濡以沫
她把几个菜丸子夹到丈夫碗里,他推让了下,她笑了:“犟什么犟!”
房间内没有家具和家电,墙上贴有花鸟鱼虫的装饰画,都是杨小红自己剪裁的。
晚饭照旧是萝卜、稀饭、馒头。“面是从老家带来的,省钱。”随即,她想起锅里还有中午剩的几个菜丸子,起身盛过来,夹到丈夫碗里,他推让了下,她笑了:“犟什么犟!”
“他拉二胡的水平是我们剧团里最高的,如果他一直在剧团,肯定比现在要好很多。”说到这儿,她突然叹了口气:“有时候我也会不平衡,我也是女人,别人都知道打扮得漂漂亮亮,我怎么不能?可再一想,两人已经生活了这么多年,也都习惯了。这么多年来,我们从没有因为钱吵过架。”
最艰难的时候,他们也想过离开。“但回去又有什么活路呢?在这儿还能糊口不饿着。”
而这个小小的愿望,也即将打破。“城中村都要拆,房租也涨到400多元了。”郭玉成担心。“每天看他这样卖艺,我心里也难受。哪怕有家单位接收,工资少点我们也都高兴。”杨小红说,也让他的演奏水平得到发挥。
(河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