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古代撒娇的文人们
中国古代的文人,一般就是指那些识文断字能诗能文的男人们。当然,也有不少不让须眉浊物的才女,不过较少。这是一种历史的现实。
这些文人们常常喜欢将自己比作一位国色天香的美女,将美人迟暮、美人不遇的感伤跟自己的万千心事融合在一起。这并不是说他们有绅士风度,尊重女性。如果当时真的有谁像孔明一样,送给他一套女人的花衣,估计他们不会像司马懿那么冷静,会拍案而起,气冲斗牛的。他们这样自比主要是因为抱负得不到施展,说白了就是当不上官,就自比女人,“愿为西南风,长逝人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皇上你怎么这么不开眼呢?“奴家”想你盼你怨你念你,天天天天在等你……你看看,文人们也真够腻味的。
唐朝的孟浩然是很想当官的,曾经很讨巧地说“端居耻圣明,徒有羡鱼情”,既歌颂了皇上,又表明了自己的馋意浓浓。他本来是很机会的,坏事就坏在他的撒娇。他和王维“交谊甚笃”。有一天,王维与孟浩然在内堂,忽然唐玄宗不请自到了,他慌忙躲避到床下。王维不敢隐瞒,实话实说,推荐了孟浩然。唐玄宗就让孟浩然出来相见,说是久闻他的诗名,并请他献诗。在这决定人生命运的关键时刻,孟浩然不知犯了哪门子的神经,也许是见了钟情已久的唐玄宗,心头的千般怨恨汹涌澎湃不可遏制,他脱口而出“多病故人疏,不才明主弃”……唐玄宗不高兴了,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唐玄宗也真是不解风情,“荃不察余之衷情兮”!孟浩然无非是撒撒娇,诉说那心头千般的怨,万般缠绵的爱而已。
凭心而论,孟浩然这话有点不厚道,尤其是对王维,人家可并没有疏远你,还极力地推荐你呢。也许,文人撒起娇来,下笔千言的才情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很多人都说东晋的谢安是一个“撒娇”的行家里手,说他“一边派头十足地游山玩水,一边任朝廷千呼万唤就是不理。直到大家把谢安同志当官的问题,提升到关系天下百姓生存的高度,他才踱了出来”。可是,大家似乎忘了谢安的背后还有一个庞大的谢氏家族,他的撒娇是以实力为后盾的,说白了,谢安是待价而沽。可是,很少有人能有谢安那样的实力,或者很少有人能看透谢安“撒娇”背后的秘密。于是,孟浩然们层出不穷。
到了宋朝,心比天高的柳永自以为金榜题名似探囊取物。然而,他两次名落孙山,“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柳永沉不住气了,像贾宝玉扔通灵宝玉似的,不要这劳什子了,“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浮名而已,无所谓,照样可以潇洒。这首牢骚词最后传到了宫中,惹得宋仁宗大光其火。三年后,柳永第三次应试,只等皇帝圈点放榜,对老帐记忆犹新的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从此,柳永出入青楼填词,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即便如此,柳永仍然自称“奉旨填词”。可见,在柳永的潜意识里,他对宋仁宗还是痴情不改,至死不渝。这也不能怨古代的文人,因为奔波仕途之路是唯一的选择,拚搏科举考试是唯一的途径。他们对皇上犯了相思病,明明很在意对方,可又爱面子,就撒娇赌气,使小性子。他们嘴上说“天子呼来不上船”、“迷花不事君”,其实是嘴硬,撒娇发牢骚,心底里把“浮名”都当成了心肝宝贝儿。
难道唐玄宗们不解文人们的“风情”?他们是很清楚的!乾隆皇帝曾经训斥纪晓岚道:“朕只是看你有几分的才情,才把你像倡优一样养在身边,别不知好歹地在这里说三道四。”乾隆这话说的很刺耳,也很实在。文人们在皇帝的眼中,往好里说是其皇宫的妃嫔,往差里说就是青楼女子。要让朕宠幸吗?那就得放下身段!半推半就,欲拒还迎,扭扭捏捏,耍矫情装清纯,少来这套!
所以,“莫怨东风当自嗟”,文人们是否想到自己在帝王们的眼中如同倡优呢?他们还真的以为自己的文章是帝王眼里的宝贝疙瘩呢!很遗憾,可怜的孟浩然和柳永们想破了脑袋都不明白这一点。“撒娇”的后果是孟浩然和柳永们从此永绝仕途,使他们一心一意搞创作,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诗篇,这可能也是“撒娇”另一个成果,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成果。
【责任编辑:樊欢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