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2017年终盘点:中原大地站上新起点 开启新征程

29.12.2017  13:12

  题图为濮阳城乡花团锦簇,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郑州至厦门的高铁列车开通,河南米字形高铁朋友圈再扩大。

  我省一家科技公司的青年科研人员在讨论、研发新产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在我省蔚然成风。

  开封市群英幼儿园的小朋友手举国旗歌颂祖国,孩子们的笑脸与鲜艳的五星红旗交相辉映。

  2017年,中原大地发生新的历史性变革,站上了更高发展起点。

  这一年,河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着力发挥优势打好“四张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取得重要进展。

  大事记

  十月十八日

  党的的十九大隆重开幕

  十一月十三日

  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召开

  十一月十七日

  全省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

  十二月八日

  全省金融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十二月十日

  全省脱贫攻坚第五次推进会议召开

  十二月二十五日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十二月二十六日

  省委十届五次全会召开

  夯实基础发展更有新优势

  【新闻故事】12月25日,满载着汽车配件、IT产品等众多“中国造”产品的中欧班列(郑州),从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出发前往德国汉堡。本次班列是中欧班列(郑州)开行以来的第1000班,载有90个集装箱,列车满载率达109.8%。

  从2013年的每月一班到如今的每周“去八回八”,中欧班列(郑州)用4年多时间将班列开行频次提升64倍,已成为河南深度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一张闪亮名片。

  河南未来发展优势的凸显,得益于现代立体交通体系的构建。截至12月22日,全省交通领域的24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00.5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1.6%。全省高速公路新增通车里程75公里,通车总里程达6523公里,继续保持全国前列。米字形高速铁路网让河南变小,让民众生活圈变大,越来越多的旅客选择乘坐高铁出行。截至今年10月底,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再次突破2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完成38万吨,客货运输再创历史新高。

  有了硬基础,还需软环境。2017年伊始,我省全面部署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并将“实现全年优良天数200天以上”作为十件重点民生实事之一。截至12月18日,全省18个省辖市PM2.5累计平均浓度6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6%;全省全年优良天数已达215天,提前完成了全年目标。

  转换动能经济呈现新活力

  【新闻故事】今年以来,我省最大的钢铁企业安钢集团提质“强体”效果明显:3月份,冷轧全线贯通,家电板、汽车板等产品相继下线;与陕汽集团签约,共造新能源汽车;承接郑煤机2.8万吨液压支架用高强板订单。数据显示,安钢集团上半年高附加值汽车用钢、高强钢销量大幅增长,正由“普钢”向“优钢”华丽转身。

  安钢集团仅是河南转型发展的一个样本。今年以来,我省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网络经济“四个强省”,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打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牌。与此同时,我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第一动力,通过全力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创新平台、搭建洛阳高新区等地方创新平台、鼓励企业自建研发平台,全省科技创新实力不断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越来越大。

  省统计局相关资料显示,今年以来,我省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动能转换持续推进,质量效益改善,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工业继续向中高端迈进,今年前11个月,符合转型升级方向的装备制造业、电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4.3%、13.7%、9.2%,增速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的新产业新产品增长较快,今年前11个月,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7%和15.9%。

  以人为本群众生活更舒心

  【新闻故事】在永城市东西城区之间,有一湖泊叫日月湖,市民孙宏伟和几个老同事经常相约到湖边游玩。作为在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永煤公司工作过20多年的老员工,他们亲历了这里从煤矿沉陷区到具有城市河湖特色的生态水利风景区的转变。“城市环境变好、品位提升,我们生活在这里更舒心!”孙宏伟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随着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持续推进,日月湖之“”正在中原大地多个城市“上演”,黑臭水体逐渐减少,城市绿意持续增加,城市记忆正在传承。

  在大力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同时,我省还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预计到今年年底,全省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3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超过50%,实现城镇人口超农村人口的历史性转变。

  今年,我省继续从全省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集中力量办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民生实事。省政府办公厅近期通报全省十件重点民生实事前三季度进展情况,部分任务已完成年度目标。实实在在的收益,让亿万群众获得感大大提升。(本报记者 卢松 周青莎)

  我的故事

  为建设“双一流”贡献智慧

  采访对象: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臧双全

  2017年,我收获满满。充足的科研经费,舒心的生活保障,我承担的科研课题取得了很大进展。

  我对郑州大学的学术研讨氛围很满意,可以和校长自由交换意见。2017年,我的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麦松威受聘为郑州大学化学学科首席科学家,我所在的麦松威院士科研团队在国际重要期刊《NatureChemistry》独立发表了研究成果,实现了河南省化学学科在该杂志发表研究论文的突破。此外,研究团队又在晶体分子质子导体材料研究领域取得突破,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化学与材料顶尖期刊《J.Am.Chem.Soc》(美国化学会志),为推进郑州大学建成国家一流大学作出了积极贡献。

  2008年,郑州大学面向全球引进高端科研人才,我带着对家乡深深的热爱,放弃在香港的优厚工作待遇回到河南,担任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并协助组建了郑州大学晶态分子功能材料创新团队。

  回望2017年,我取得的成绩,离不开郑州大学的强力支持。今后,我将继续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全力助推郑州大学建成国家一流大学。(本报记者 李凤虎 整理)

  我骄傲我是宣讲员

  采访对象:潢川县驻郑州流动党员党工委书记黄久生

  2017年,对我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9月份,潢川县驻郑州流动党员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我从党支部书记转任党工委书记。潢川县驻郑州10个外建党支部的386名流动党员,全部纳入党组织统一管理,我肩头的责任更重了。

  10月份,作为千千万万农民工中的普通一员,我有幸参加了党的十九大盛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有温度、有力度、惠民生的好政策,让我们农民工看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憧憬着将来的美好生活。会后,我有幸成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大代表报告团的一员,到各地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不同对象整理宣讲笔记、辗转各地为不同行业人群宣讲,努力将党的十九大精神传播到全省各地。

  我是一个幼时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的穷苦农村娃,在宣讲时,我将党的十九大精神与自身经历相结合,用群众耳熟能详的家常话和乡土语,讲述我眼中的党的十九大,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欢迎。通过宣讲,我对党的十九大精神有了更深理解,也更坚定了我在新的一年“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决心。(本报记者 王绿扬 整理)

  扎根基层勇当先锋

  采访对象:省编办驻巩义市小关镇南岭新村第一书记赵晓红

  2017年,我的工作有了小变化:年初还坐在省直机关办公大楼里起草文件,如今已成为南岭新村的一员。本着要退去“文件味”、多沾点“泥土味”的心态,我立志要把心和根都深深扎进这片泥土里,开启一个全新的工作状态。

  “只有你真正生活在那里,才能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今年4月初,在基层工作的同事这句朴实的话语打动了我。在城市工作生活多年后,农村长大的我对农村的情况已渐渐陌生。得知省派第一书记要进行新老轮换,我便主动报了名,申请到脱贫攻坚一线当一名新兵。

  驻村后,我工作热情很高,但欠缺有效开展农村工作的经验。于是,我白天走家串户访贫问困,晚上恶补政策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了村民的质朴和友善,同时也感受到责任的重大。新的一年,我将把治国理政“大战略”配套“小举措”、“大道理”对接“民心声”、“大政策”化为“好日子”,团结带领基层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勇当“追梦”先锋。(本报记者 刘一宁 整理)

  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