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的河南故事丨“老农经”唱响扶贫经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归欣 通讯员 袁永强
4月25日,云收雨散,南阳市宛城区红泥湾镇潘庄村的蔬菜基地里青翠欲滴。寒暄几句后,老农经合作社负责人杨倩把记者晾在一边,倒抓住“带路”的镇干部问个不停,言语里全是贫困户的事儿,一个40来岁的女企业家,怎么看都像个扶贫干部。
实际上,从4年前杨倩与丈夫创办合作社起,她就跟扶贫连在了一起。在外打拼20年,挣下一份不菲家业,按说可以在城里享清福,夫妇俩却回到老家潘庄村,当起了“新农民”。“那时候想法挺简单,就是想着能让乡亲们过得好点。”
秉持这样的初心,在镇政府的支持下,2014年,杨倩拿出全部积蓄创办了老农经合作社,带领十几户农民,流转70亩土地,种起了有机蔬菜。“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也不见浇水,真能行?”不少种地“老把式”心里犯嘀咕。没想到菜一成熟,就被城里来的客商抢购一空,当年每户增收4000多元,老农经的“队伍”迅速壮大。截至目前,老农经合作社的蔬菜基地已扩至近200亩,发展大棚50座,注册农户超过200户,并于去年被国家人社部批准为就业扶贫基地。
“除草不用药是为了保证品质,浇水不见水是因为设施在地下。”杨倩说,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发展高效农业,才能带领更多群众致富。2017年,老农经同当地最大的蔬菜电商平台香菜网签署了500亩有机蔬菜的购销合同,仅此一项,就带动周边118户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除了传统的到户增收和入股分红,技能帮扶是老农经的一大亮点。只要是愿意学习的周边群众,老农经都会为他们进行技术培训。培训期间,每人每天还补助生活费30元,培训结束后,随时可以与合作社签订就业协议。
记者在老农经合作社的入口位置看到,几十张课桌,一块大黑板,就成了一个“田间课堂”。在这个仅能遮风挡雨的简陋场所,仅去年一年,合作社就请来农技专家举办各种讲座35场,为1000多名群众进行了培训。连庄村贫困户刘艳告诉记者,在听了艾草种植技术讲座后,她打算今年试试。“种植有指导,销售有门路,收入肯定有保证。”
在镇党委副书记张伟看来,老农经不但唱好了“扶贫经”,还挽救了红泥湾的一项特产——红酒谷。这种作物是酿制优质黄酒的绝佳原料,但近年来在当地几近绝迹。2016年,在老农经合作社和宛城区科技局的努力下,红酒谷重新在潘庄村的土地上焕发生机。2017年,红酒谷酿制的黄酒成功注册商标“京宛红”,一上市就大受欢迎。“今年我们准备在村里的空心地带建个酒厂,一期产能300吨,能带动2000亩红酒谷种植。”杨倩说,“到时候乡亲们又多一条致富门路。”
【责任编辑:张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