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的新鉴定鸟类物种濒危
本报讯 记者丁洪美报道 最近,国际鸟类联盟首次代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了350种新鉴定的鸟类物种。令人担忧的是,在这些新鉴定的鸟中,有超过25%的物种被列为IUCN红色名录濒危物种,而在所有鸟类物种中,有13%的物种被列为濒危物种。由此可见,这些新鉴定的物种亟待加强保护。
这个由两种分类系统综合进行的首次评估主要聚焦于非雀形目鸟类,如猛禽、海鸟、水禽和猫头鹰等,并已鉴定出361种新的鸟类物种,这些鸟先前被当作了其他类型的鸟。因此,非雀形目鸟类的总数跃升为4472种,这意味着先前的分类将鸟类物种的多样性至少低估了10%。
国际鸟类联盟科学部负责人斯图尔特·布查德博士说:“换句话说,目前在全球鸟类物种中,有1/10的受到较好的保护。”
诸如巴西贝伦大鸟、马德拉群岛的德塞塔海燕等,已经被列为全球濒危物种。而对于哥伦比亚的一种美丽的蜂鸟来说,保护也许来得太迟了,因为人们几乎已经有70年没见过这种鸟儿的踪影。
这种新的评估标准不再是有选择地对鸟类进行评估,而是让所有鸟类都平等地得到评估,而且还使我们更准确地知晓哪些地区是对鸟类、自然和人类最重要、最亟待加以保护和拯救的区域。
之前,只有一种鸵鸟被鉴定并被评估为需要关注物种。然而,目前在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吉布提和肯尼亚发现的索马里鸵鸟被鉴定为一种特别物种并被列为脆弱物种。研究人员认为,这种鸟儿的种群正在快速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狩猎、采集鸟卵和其他活动造成的干扰,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护行动,其生存状况将更加恶化。
国际鸟类联盟全球物种官员安迪·赛姆斯说:“这种鸟的生存状况提示人们,一是必须进一步认识世界鸟类;二是对一些全球重要区域必须尽快采取保护措施。”
除了评估新鉴定的物种外,2014年IUCN红色名录还重新评估了一些过去已评估过的物种。彩色布坤薮鹛只有几对生存于印度东部3个很小的区域,最近由于在它们的栖息地修建道路,失控的大火引发灾难,因此这种鸟被升级为极度濒危。而另一个物种秃鹫由于成功的保护,最近重新出现在欧洲,不过从全球范围看,它们的数量还是由于诸多人为干扰而不断下降,在红色名录中从需要关注上升为近危。
2014年的评估还强调了几个濒危鸟类热点地区的重要性。这些新鉴定的鸟有许多生活于东南亚地区,这些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其中一些区域被确定为全球特有物种重要分布区。
这些地区亟待特别关注并及时采取保护措施以保住仅存的栖息地,保障极度濒危鸟类物种的命运。
“这个红色名录不仅对帮助人们鉴定需要定向恢复的物种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确定关键保护地和亟待拯救的栖息的保护议程也极为重要,其中包括重要鸟类和生物多样性区域。”布查德说,“最新的鸟类红色名录有助于确定未来的保护与资助的优先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