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版“陈羽凡白百何”其实也很多 空壳婚姻对孩子真好吗
河南商报记者 杨桂芳 周坤锋
日前,陈羽凡和白百何相继发声,称两人已于2015年协议离婚,而之所以选择不公开,理由都是“出于对孩子成长的考虑,为了给元宝的童年一个完整的家庭”。
除了明星,在我们身边,也有不少这样“隐离”的现象。而这样的隐忍与勉强,对孩子真的好吗?
【隐瞒离婚:隐忍与勉强】
【故事1】
离婚不离家,被婆婆说赖家里
李女士今年33岁,现在周口老家打工,两个孩子分别10岁和8岁。李女士18岁结婚,30岁离婚,孩子判给了男方。
“2014年离婚后,他外出打工,我在‘家’边带孩子边打零工,俩孩子都不知道我们离婚的事儿。”李女士说。
因“丈夫”担心离婚后孩子没有母亲照顾,李女士也舍不得孩子,两人商定向孩子隐瞒离婚。2015年春节,“丈夫”看到两个孩子不与自己亲近,打了大儿子一巴掌,李女士前去保护,俩人发生争执。
“‘婆婆’总背着孩子对我说,‘你都离婚了还赖在我家干啥?’”提起这些,李女士忍不住落下泪。
2016年大年初一,二人再起冲突,李女士怒吼早已离婚,俩孩子才知道父母早已不是一家人。
“大儿子爱动手,二儿子乖巧,两个都挺孝顺。”李女士觉得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不是长久之计,开始带着他们在外租房生活。
【故事2】
为女儿顺利高考,离婚后仍住一起
送女儿上学之后,徐静(化名)打开了洗衣机,把女儿换洗的衣服放了进去,又把鞋柜上的棉拖扔进水池。三双还是两双,她有点犹豫。刷了一半,她又把孩子父亲的也泡上了。
“不能让孩子看见了。”这句话几乎成了她的口头禅,不管俩人私下怎么闹矛盾、争吵,这根红线都不能触。
她和孩子父亲认识快20年,也曾风雨同舟相濡以沫。女儿越来越大,家境越来越好,两人间的罅隙却越来越大,“有时候都不能在一起说话,一说就吵。”
第一次两人大吵时,女儿吓得哭了一夜,第二天就开始发烧,住了一星期的医院。从那时起,二人约定,不管怎样不能在孩子面前闹。
2016年,孩子的父亲又找了一个,两人也去办了离婚,但徐静提了个条件,等孩子高考完再分开。吃饭、出游、辅导功课,依然是夫唱妇随的模样,晚上休息,门一关,她睡床上,他打地铺。
“每天像戴了面具,僵硬难受。”这样强颜欢笑,家里的氛围总是怪怪的,女儿虽不说,但也愈发敏感,每次吃饭都要盯着两人看半天。
【空壳婚姻:苦守还是放手】
【故事1】
5岁的孩子催促父母赶紧分开
林月(化名)是郑州一所学校的教师,2010年结婚,2016年离婚。
林月老家在内蒙古,因为“爱情”来到郑州生活。结婚一年后,儿子出生。丈夫郭先生却慢慢不着家了。二人担心疏离的夫妻关系影响儿子心理成长,郭先生每个月定时“回家”陪儿子,一家人去游乐场、动物园等,看起来其乐融融。
郭先生称不希望商业伙伴儿知道自己的家事,林月也不希望同事“另眼看自己”,两人默契的以对方忙作为借口。
这样连过三年后,2016年3月,林月决定离婚,并决定把“爸爸妈妈准备分开”的决定告诉5岁的儿子。
“儿子竟然说,那就赶紧分开吧,这样都会很快乐。”林月说,她没想到儿子比同龄的孩子“早熟”那么多,她怀疑儿子早就知道父母的关系,才如此独立、看得开。
【故事2】
儿子越来越爱哭,一点不像男孩
杨丽的儿子才6岁,已经快长到了一米五,在同班中是最高的,“长相像他爸,但性格一点不像。”儿子很黏她,除了上学都得和她待在一起,直到现在还和她睡一个床。
想想有点后悔,杨丽直言,三年前都应该离婚的,但却拖到了现在,“就是想着孩子太小嘛,没了父亲多可怜。”
让她没想到的是,没有离婚孩子更可怜。孩子父亲为了能尽快离婚,不仅不管家里,还动不动就打她。
而她为了孩子,忍了下来。可孩子渐渐长大,她发现儿子太黏人,不愿意跟别的小朋友玩,也不跟他人多说一句话。
有一次去公园玩,儿子迷了路,在大太阳下站了快1个小时,都不问问身边的人。儿子还越来越爱哭,在学校受委屈回来哭,作业写错一个字也是哭,“一点都不像男孩。”
这让她身心俱疲,她没想到妥协忍让到现在居然是这样的结局。最终,她选择了离婚,“也许,对谁都是一种解脱。”
【链接】
空壳婚姻,对孩子真的好吗
每当家庭硝烟四起,“为了孩子”就成为父母讨论的话题。可隐离下的空壳婚姻,对孩子真的好吗?
河南省心理健康研究所副所长赵悦玲认为,“隐离”有的确实是为了孩子考虑,可也不排除夫妻双方为了各取所需玩起“暧昧游戏”,在“隐离”中满足自我需求。
赵悦玲说,“隐离”是人们对婚姻认知带有偏见的结果。实际上在婚姻生活中没有失败的婚姻,只有不合适的婚姻,离婚就是离开不合适的婚姻。“以孩子为借口”是婚姻关系的一个外因,是推脱责任的一种行为,夫妻双方为了各取所需玩的“暧昧游戏”。当然,不排除有的“隐离”确实是为了孩子考虑。
她认为,“隐离”会在一定程度上让孩子叛逆、焦虑、缺乏安全感,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和心理成长,以虚假代替真实,学会用面具示人,无法在社会上展现真实的自己。对于叛逆的孩子而言,会选择暴力、离家出走等方式反抗,对于内向的孩子而言,他会自我归因,增加罪恶感和自责感。
因此,赵悦玲建议,在夫妻关系出现矛盾时,双方要学习、讨论如何解决问题,并看到、面对、化解问题。孩子是家庭的一分子,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其能够感知到父母之间的关系。如果让孩子生长在一个打闹不断的屋檐下,不如让孩子在更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责任编辑:张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