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硕士农民工两登北大讲堂 在家乡设奖学金捐资近60万

27.08.2018  17:24

“他22年义务赡养700多位鳏寡孤独老人,带领12000多名农民工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还在家乡设立奖助学金激励学子成才,家乡人都感激他!”8月22日,在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双柳树镇举行第34个教师节表彰大会暨捐资助学金发放仪式上,受资助学生晏诚阳在发言中说。

乡镇竟有奖学金 设立者是位农民工

当日,潢川县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书记黄久生再次回到家乡双柳树镇,为该镇26名奖优扶困的大学新生每人送上5000元的助学金,为41位获评为全镇优秀教师的老师送上了1000元的奖金,两项共计17.1万元。

2016年起,黄久生在双柳树镇设立奖助学金,每年向优秀学生颁发奖学金,对贫困大学生进行资助,并对优秀教师进行奖励。3年来,共资助学生100多人次,资助老师120多人次,累计捐资近60万元。

晏诚阳和姐姐都在上大学,家中还有一个90多岁的奶奶和近70岁的孤寡大伯,母亲没有工作,一家人仅靠当教师的父亲养活,生活异常艰难。“20多年来,如果没有黄久生先生对我们这个特殊家庭不断进行资助,我真不敢想象会成什么样子。从小就懂得感恩的姐姐和我就把感恩之心化为了奋进之志,姐弟俩都考上了重点大学。”晏诚阳说。

出身贫苦 却在建筑行业闯出一片天地

“我是从农村穷苦家庭出来的娃子,深知贫困学子求学的艰辛。回想起自己的求学之路,我非常感谢淳朴善良的乡亲,是乡亲们给了我一次次上学的机会,这才成就了我的今天。”黄久生说,他6岁丧母,因为家庭一贫如洗,奄奄一息的母亲央求邻居把一床被子裁成两部分,三分之一铺在她身下,剩下来的三分之二留给他和妹妹盖。由于生活难以为继,父亲只好把两岁的弟弟送给了别人。父亲走街串巷,靠给人家补锅镶瓢维持生计,很少有回家的时候。家,对于当时只有6岁的我他说,就是两间破草房和一个4岁的妹妹。

“没妈的孩子像根草。”黄久生说他最能体会出这句话的含义。苦难中东家一碗饭、西家一件衣……他和妹妹就是这样度过了人生最为艰苦的日子。这种感激之情在我的血脉中流淌,一辈子都不会忘。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很早就外出打工了。”黄久生说,母亲早逝、家境贫寒,没有折断他求学的翅膀,小时候忍着“冻得骨头缝都疼”的寒冷,打赤脚也要上学;不怕磨破脚压肿肩上山捡柴,担着到十五六里外的镇上售卖攒学费;他不甘卖苦力,在建筑工地摸爬滚打的间隙,借助微弱的灯光进行自修学习,因为专注而烧焦了头发,黄久生靠自修完成了建筑专业大专和本科的课程,这让他在建筑领域站稳脚跟。尤其是他参与设计的工程,多次获得“鲁班奖”,他所带的队伍也被业内誉为“河南建筑业的铁军”。

硕士农民工 两登北大讲坛

随着投奔黄久生这个党支部书记的农民工越来越多,如何服务好他们、带领家乡在外务工人员一起致富奔小康,常常让他感到“本领恐慌”。

“必须系统学习管理知识,才能更好发挥驻外农民工党支部书记‘领头雁’的作用。”偶然的机会,他萌生了去北京大学学习工商管理的念头。

然而,因为学历低,他前两次申请北京大学EMBA都被拒绝了。2013年,不甘心的黄久生在第三次申请时,通过展示自己几十年来不断感恩乡亲和回报社会的突出贡献,以及坚持不懈的韧劲,2013年9月,黄久生就“破天荒”被北大光华管理学院EMBA录取。作为新生代表,他在那一年的开学典礼上发言,一时在校内外引发轰动,也引发了媒体的广泛关注。2016年,黄久生毕业了。2017年,作为开学典礼上唯一获邀的校友,他再次登上了演讲台。

物质财富回报家乡 精神财富激励一茬茬学子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农村贫苦学子的命运。多年出门在外,黄久生深深意识到知识的重要。事业有成后,他不断捐资改善家乡的办学和教育条件。1999年他就捐资2.3万元援建双柳树镇小学; 2015年晏岗村小学争取到了一个幼儿园项目,但由于无钱征地,项目面临移走。黄久生知道情况后,拿出10万元,促使项目落地。目前,幼儿园已经建成,学校前后两个大操场也由其捐资硬化了。黄久生还承诺,晏岗教育事业今后发展所需资金都由他来援助。晏岗父老乡亲为感谢黄久生的恩情,目前将晏岗小学更名为“晏岗村久生希望小学”。

“他的大爱精神深深鼓舞和激励了全镇教师和学生,让教师安心用心教学,学生奋发争先求学,在全镇形成了父子竞赛、母子竞赛、姐弟竞赛、学兄学妹互赛、教师竞赛的崇教尚学的良好氛围,向国家输送了一大批高质量的优秀人才。”双柳树镇党委书记齐新峰介绍,今年中招600分以上的全县6人,双柳树镇就占1人,去年考生周家乐考上清华大学,前年任中龙考上了北京大学。今年高观芝老师获得镇优秀教师,孩子也考上了苏州大学,争做优秀双柳人已经成为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共识。

“去年黄久生在捐资助学仪式上的郑重承诺,有什么困难尽管说,让家乡学子求学历程不孤单,一个不掉队!让我原本打算退学的妹妹深受鼓舞和激励,今年也被河南农大录取,受到了黄久生的资助,真是太感谢了!”目前正在暨南大学读大二的柳明明说,她出生于双柳树镇天桥村楼坊组的一个农民家庭,9年前,父亲因患尿毒症去世。一家人仅靠羸弱的妈妈做家政来维持。黄伯伯了解她家情况后,又将妹妹也纳入了他资助的对象,让她们一家非常感动,也让她们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黄久生先生送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笔笔物质财富,更是精神财富!我要将感恩之心转化为奋斗的动力,自立自强,奋发学习,争取像他们一样将来有足够大的本领来回报家乡,反哺社会,成为对家乡、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让爱心火炬不断传递下去!”柳明明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钱艳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