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万亿成交量驱动A股撑杆跳 疯涨背后藏五大悬念
中新网12月5日电(证券频道陈鸿燕)在近“万亿”成交额的驱动下,A股一骑绝尘继续缔造“神话”:4日沪深股指均暴涨4%,沪指大涨超百点逼近2900点关口,深成指强悍一举攻克10000点大关,创业板指刷新历史新高,“两桶油”飞天罕见涨停。3日成交9149亿元创历史“天量”。市场惊呼,目前A股行情是中国股市20多年来所罕见的。
然而,A股市场创出多项纪录的背后,却有更多的悬念有待解开。3日成交逼近1996年全年,钱从哪里来?A股走牛内在动力是什么?“疯牛”行情还能走多远?诸多问题引人深思。
悬念一:成交额近万亿钱从哪里来?
11月28日,两市成交额突破7000亿元,市场惊呼“天量”。12月3日,A股成交额再度刺激市场神经,两市合计成交9149亿元,交易额创历史第一,4日A股成交额仍逼近9000亿元。
单就3日来看,如果以4小时交易时间计算,A股9149亿元的天量成交额,平均每1.6秒即成交1亿元。
中新网证券频道梳理历史数据发现,3日两市的总成交额已经逼近1996年沪市一年9492亿元的成交量。从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交所率先正式挂牌开市至1993年,沪市四年累计成交额近2600亿元。也就是说,12月3日,沪市5298亿元的成交额,是沪市开市前四年的两倍,同时接近1994年全年5759亿元。
那么问题来了,成交额急剧膨胀的背后,巨额资金从哪里来?
与2007年的大牛市不同,杠杆成为本轮市场走牛不可忽视的力量,两融、伞形信托、其他金融市场信托产品都对本轮大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有媒体报道,据某上市银行从业人员透露,伴随央行降息,近期到银行抵押房产做贷款的客户明显增多,的确有一些资金曲线进入股市。券商做多两融业务的热情也持续高涨,带动券商股疯牛行情。
在加杠杆的狂热下,融资融券余额一路高歌猛进。根据中信证券发布的研报,截至12月3日,全市场融资余额为8483亿元,较上月上升18.62%。据同花顺iFinD数据,7月以来,金融市场信托产品发行规模迅速攀升。7月金融市场信托产品发行规模为51.81亿元,11月高达94.17亿元。
据公开报道显示,上海陆家嘴一家信托机构透露,目前市场伞形信托的存量规模在1500亿元左右。事实上,伞形信托资金来源是银行,多为理财产品。据悉,伞形信托相对于两融,具有高杠杆、低成本的优势,最高融资杠杆可达3倍。
另外,随着A股不断放量创新高,投资者入市意愿空前强烈。中登公司的最新数据同时显示,上周沪深两市新增股票账户数为37.01万户,创2011年4月来新高。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上周末,证券交易保证金余额首次突破9000亿大关,报9912亿元,逼近万亿大关。
另外就是存款搬家,据广州日报报道,某国有大行零售部人士感叹,“近期存款未见增长,打新股的当天广东全省系统内甚至流失了10个亿,而且再也没有回来。”
此外,央行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对于维稳短期资金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上周央行公开市场只在周二(11月25日)进行了50亿元的14天期正回购操作,此后正回购一直处于暂停状态。据WIND数据显示,11月27日、12月2日及4日分别有200亿元、200亿元、100亿元人民币的14天期正回购到期,暂停回购意味着将释放500亿元流动性。
事实上,下半年以来,沪港通开闸、央行降息等一系列举措都成为资金涌入A股的催化剂。
悬疑二:经济增速往下走为何股市先走牛?
多数中国的股民对2006-2007年的牛市还记忆犹新,与上一轮由基本面驱动的“周期牛”不同,2014年开启的这一轮牛市被市场称为“改革牛”“转型牛”,出现“经济增速往下走,股市往上走”的怪象。
对此,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发布转型宏观报告表示,本轮牛市出现“经济增速往下走,股市往上走”的现象,类似日本1975-1980年、中国台湾1986-1990年、韩国1999-2006年。中国在历史上也曾发生过,比如1996-2000年。当前的经济和股市类似1996-2000年。
他指出,2013年熊市的原因跟1993-1996年类似:利率过高、政策偏紧、改革迟缓、金融风险上升。2014年2季度以来,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股市走牛,原因跟1996-2000年类似:利率下降、政策宽松、改革提速。
中国社科院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指出,当前的行情与历史上的5.19行情确实有惊人相似之处。如,从中国国内情况看,经济都处于不景气时期,国内的银行信用扩张受到制约,须倚重资本市场融资。
尹中立认为,有场外资金对二级市场觊觎已久,且是有组织的行为,专门选择二级市场资金缺少时进场。
政策方面,他还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资本市场的改革思路是“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其目标是“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关键是“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
悬念三:金融泡沫大时代来临5000点不是梦?
1999年5月19日,中国股市突现“牛市”,沪指自1047点发起进攻,短短一个半月时间,上涨近70%。这就是中国证券史上著名的“5ㄠ9”行情。
广州万隆认为,当年5.19行情中大盘短短一个半月时间,便跃上1700点,上涨近70%,若按5.19行情算的话,当前大盘虽然频频暴涨,但从7月来上涨幅度也不过40%,因此A股后市上涨空间还很大。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2015年“金融蓝皮书”预测,明年上证综指可能会涨至4000点到5000点。9月份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的一则《党给我智慧给我胆》的研报,也喊出“5000点不是梦”的豪言壮语。
海通证券2日指出,在经济增长趋势下行,未来收入或成为发展的核心目标;央行重启降息,长期利率趋向于零;资产配置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债市和股市风险偏好均将有所提升的背景下,金融泡沫大时代来临。
海通董事长王开国表示:“继续看好未来五年券商行业的大发展,当前居民的资产配置已经发生了大的转变,A股的牛市是反转而非反弹。”
高盛曾预计,明年将有约4000亿元楼市资金转战股市,相当于流通市值的3%左右。瑞银证券首席A股分析师陈李估计,未来3个月内将有1.34万亿元新增资金入市,是当前全市场自由流通市值的10.7%。
申银万国认为,转型期市场经历了上半场的大幅系统性风险释放后,情况逐渐好转,但是尚未转向全面乐观,转型的大方向没错,近期改革步伐加快是好事,但转型风险尚未完全反映,牛市基础尚不那么稳固。
悬疑四:“牛”已插上翅膀散户解套赚钱了吗?
自2007年至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陷入六年多的“熊市”,期间除2009年走出一波反弹外,沪指一直陷入下跌的通道中。
近期A股市场气贯长虹,上证综指从7月份2050点的低位一路上涨到2900点,涨幅超过40%,上涨速度之快已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
不过,不少散户纷纷感叹“牛”已插上翅膀,“赚了指数没赚钱”,“满仓踏空”这一新名词开始在网络上火速传开,成为时下财经圈内最流行的术语。
为何满仓踏空?A股市场上,除了金融等少数权重板块,其他板块虽然普涨,但是涨幅普遍较低。这就意味着如果不买金融股,买了其他股票,整体没赚几个钱。
“先前亏损60-70%,被套一直没管,这轮大涨回了些本,可还没解套呢,回本可能要等到3000点了。”炒股多年的小杨向中新网证券频道发出无奈的感慨。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频频暴涨强者恒强是本轮行情的真实写照。股市疯涨不止,也让一些恐高的小散犹豫不决,追高怕被套,不追又怕踏空。有股民在某财经网股吧感慨:“这是要把小散由“逼空”走向“逼疯”的节奏么?”
悬念五:暴涨之后短期是否迎来大跌?
在周四巨大的成交量推动下,超级大象股“两桶油”也飞上了天,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罕见涨停。在此大好形势下,不少机构开始提醒注意后市风险。
回顾过往历史,“两桶油”涨停多次发出回调警讯。2006年5月12日,中石化盘中涨停,随后沪指步入1个多月的调整期;2007年5月31日中石化涨停,随后两个交易日内,沪指大跌10%;2007年10月15日中石化再度涨停,次日沪指攀上历史性的6124点,此后进入漫漫熊途。
广州万隆认为,历史不会简单重复,多次应验的"规律"值得大家注意。持续大涨的蓝筹以及持续放大的成交量,表明当前市场情绪已经进入极度活跃的状态,短期内积压着大量获利浮筹的压力,存在震荡回调的需求。
“历史上每一次成交量放出天量纪录之后,都会迎来一轮相当深度的回落和调整。小散及股民不要为机构买单,尤其是不要为券商股和银行股接盘。”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市场分析师桂浩明则认为,尽管从技术分析等多个角度来说,大盘调整风险也在加大,而且一旦量价背离局面严重起来,调整力度还会很大。只是这些不确定性现在已经被淹没在滚滚而来的资金大潮中,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首先还是要看清趋势,既然眼下股指拒绝深幅调整并且急速上涨,那么就应顺势而为,坚定持股。
操作策略方面,有机构指出,本轮行情核心驱动力是改革,那些具有改革迫切性、博弈难度较小的改革品种,在风雨后必将迎来艳阳,如电改、水改、土改等;所谓的大盘大量大蓝筹,在市场量能持续创新高下,符合低价、低估值、高股息率的蓝筹股,也可战略性加仓;每年年底都是高送转、并购重组等产业资本运作事件的高发期,同时由于年底注册制的推行,此类股大股东运作痕迹明显,后市爆发力十足。(中新网证券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