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亲爱的》票房过亿 现实题材震撼国庆档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天是小长假第一天,假期里大家少不了去看场电影来放松下。而今年国庆黄金周的档期里,好电影也的确不少,首当其冲,要当属陈可辛导演的电影《亲爱的》。
这部电影在9月26号上映,72小时后票房就超过了1亿元的门槛。除了优秀的票房成绩,更难以忽略的是这部电影红的发紫的口碑。它集齐了包括韩寒、李少红、俞白眉等诸多业内人士的点赞,普通观众更是在感动之余纷纷竖起大拇指。
在好评如潮中,最重磅的一个赞,莫过于《亲爱的》在某影评网站上的评分,一度超过了号称温情片典范的《甜蜜蜜》。当陈可辛本人听说了这个消息也是连连感慨:“我终于跨过了这个坎儿。”那么,究竟电影《亲爱的》把握住了观众怎样的观影脉搏,才能赢得如此口碑与票房呢?
谈起为何要拍《亲爱的》这部电影,导演陈可辛如往常一样,温文尔雅、心思坚定的说,原因只一条——一个好故事,一下打动我:
陈可辛:公司同事拿来一部纪录片,看完我就放不下了。打动我的地方,还不只是拐卖儿童这个点,更重要的是这个结构——要是前半部就是典型拐卖儿童的戏,那拍出来就会像拐卖儿童宣传片,像公益片。其实看到中间,小孩找到了,你才看到原来这是另一个悲剧的开始。
电影《亲爱的》,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赵薇、黄渤、佟大为、张雨绮,明星阵容,谈的却不是爱情,而是另外一种更加本能的情感——亲情。被拐的孩子夹在生父母与养母的对立中,生、养双方前后遭遇“失子之痛”,而孩子已与养母产生了真实的感情,对前者却是陌生的。孩子被生父抱走那一晚,养母大哭着站在胡同口,说出的最后一句话是:“大哥,别让孩子吃桃,会过敏。”不少人一直强忍的泪水,就因为这一句,再也绷不住了。有观点认为,陈可辛拍这部片子的初衷,是来自对“拐卖儿童”问题本身的关注,他却否认了:
陈可辛:赵薇一看完剧本就说,导演你很有社会责任。确实我真的不是那么有使命感的导演,我也不喜欢说高大上的东西。其实我永远在选择题材拍戏,能不能让我感动才是标准,也希望感动完了能有所思考,把人性的双面性拍进电影里。人性不是非黑即白的。
“有些悲,不一定让人落泪,但那种沉重会直戳心灵;有些希望,不一定让人开怀大笑,但总会有一丝阳光不经意地落在眉梢。《亲爱的》就是这样一部电影。”这是豆瓣电影众多五星评价中的一篇。仍在档期中的《亲爱的》,豆瓣网8.6分的评分,已经与同是出自陈可辛之手、有“温情电影典范”之称的电影《甜蜜蜜》打了平手。提到这个,陈导的反应是“松了一口气”,和“终于跨过了这个坎儿”。他说,毕竟甜蜜蜜已经18年了,之后拍什么别人都说没有那部好,真的挺压抑。不过,虽然从各大媒体娱乐版到广大影迷,都愿意拿《亲爱的》与《甜蜜蜜》做类比,但是华夏电影发行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黄群飞认为,虽然这两部影片结局同属温情类,但从题材到故事都不太相同,加上与《甜蜜蜜》的上映时间1996年相比,电影大环境已变化太大,所以单纯用“评分”来做比较,缺乏说服力:
黄群飞:因为时代不一样了,观众群体发生了很大变化。最近几年我们可能看了太多的爱情片、魔幻电影、打斗片甚至恐怖片。中国人已经好几年没有在电影院流眼泪了,这个题材给观众以流泪、感动的。
针对黄群飞“观众到影院哭一哭”的这个观点,资深影评人、“幕V”电影公众平台发起人时间·玫瑰,也表示认同。她认为,《亲爱的》口碑飙升,正是因为这些年太缺少类似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又能恰好立足于当下社会现实来做严肃的叙事。普通观众可以在影院,让真实情感获得一种集体宣泄,同时,这种“集体共鸣”又会反过来拉高电影的得分:
时间·玫瑰:以寻子方和追子方两条主线,来讲述这个故事,过程中构成了大陆现实普通老百姓生活的真实图景。口碑那么好,是因为大家可以到电影院去宣泄真实的情感,不是历史人物的情感,也不是对未来科技的幻想。忽视表象,宣泄了对于社会现实的情绪也好,对亲情的抒发也好。
除了好口碑,对于电影《亲爱的》9月26号上映,72小时后票房就过亿的好成绩,黄群飞丝毫不感到意外。毕竟,大导演、名演员、好故事、好档期,天时地利人和。不出意外,这部电影在票房上的预期,会超过3亿:
黄群飞:赵薇在国内的口碑人气比较旺。加上黄渤,是最卖座的喜剧演员之一。从这个阵容来讲,比较吸引观众。票房肯定3亿以上,国庆节放假,票房还能比这个更高一些。
当然,除了这部《亲爱的》,在今年的国庆档上映的电影中有足够的精品供大家选择,比如:宁浩导演执导、黄渤、徐峥主演的《心花路放》、汤唯主演的《黄金时代》以及动作大片《痞子英雄2:黎明升起》等,也是值得大家去多多关注的。
今年这个国庆档也被大多媒体称之为史上最强国庆档,在这七天的假期当中,除了和家人一起吃吃饭、到郊外游玩之外,走进电影院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既放松又惬意,但是,我们还是要在这里多说一句,假期虽然难得,可是一个好的身体更加重要,一定要多注意休息、多注意安全。
责任编辑:郭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