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品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20.01.2016  10:30
      过去几十年,改革的深入,科技的发展,生产力的解放,农产品市场供给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与此同时,老百姓更加关注食品质量与安全。然而,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加剧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不信任:看到油光发亮的水果,就怀疑打过蜡;看到个头大的水果,就猜测用了膨大剂;看到着色好的水果,就担心用了催熟剂……。

  食品安全社会关注度高,舆论燃点低,一旦出问题,很容易引起公众恐慌,甚至酿成群体性事件。毒奶粉、地沟油、假羊肉、镉大米、毒生姜、染色脐橙等事件,都引起了群众愤慨。再加上有的事件被舆论过度炒作,不仅重创一个产业,而且弄得老百姓吃啥都不放心。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让消费者不安,也让政府大伤脑筋。不可否认,食品安全问题已俨然成为一大社会难题。如何确保食品安全,提振消费信心,是我国政府始终思考的问题。

  “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品牌作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表现,被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从制造到创造,从质量到品牌,品牌化被看做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手段。

  在2015年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中指出:“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开展农业品牌塑造培育、推介营销和社会宣传,着力打造一批有影响力、有文化内涵的农业品牌,提升增值空间……”

  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高度关注,并明确提出用品牌确保食品安全、提升消费信心。这也是政府提出的化解食品安全矛盾、破解食品安全难题的思路与要求。

  作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意见》将“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作为新时期农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其深刻的原因:农产品供应匮乏年代,老百姓对吃饭的要求是“吃饱”;农产品供给充裕时期,老百姓要对吃饭的要求是“吃好”。从“吃饱”到“吃好”,是农产品消费最大的变化。

  可以说,品牌化也是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中国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农业的新方向,是中国农业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