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思想
作者:赵树丛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改革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高瞻远瞩、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对于推动林业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全国林业系统掀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的新热潮,进一步指导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国家林业局党组作出了一系列安排部署,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树丛撰写体会文章,局党组以及各有关司局和单位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进行了反复研读,形成了一系列学习成果。即日起,本报将陆续刊登,供广大林业工作者深入学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十分深刻、十分精辟的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了指导国家长远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基本遵循,是加快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行动指南。各级林业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思想武装头脑,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关键要牢固树立以下九大观念。
一、牢固树立生态决定人类文明兴衰的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总结,深刻论述了生态与文明的重大关系,直接揭示了生态保护建设与人类文明兴衰的本质联系。
历史告诉我们,一部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一部生态变迁史,就是一部人类的进化史、演变史。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给人类文明发展创造了基本条件;违背自然、破坏生态,给人类文明成果带来了巨大危害。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警告人类,“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无数的事实证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森林是地球之肺,湿地是地球之肾。森林和湿地是陆地最主要的生态系统,对维护生态平衡和安全起着决定性作用,对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各级林业部门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牢牢把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历史规律,把发展生态林业、改善自然生态作为林业工作的第一要务,切实承担起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
二、牢固树立生态就是生产力的观念
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考察时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他还形象地把二者的关系比喻为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关系。2013年9月7日,他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并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精辟论断,深刻论述了生态与生产力的重大关系,作出了生态就是生产力的科学判断,突出强调了自然生态在生产力系统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这一科学判断,是对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是对人类生产力发展实践的深刻洞悉和总结。人类为了发展生产力,对生态造成了持续的大规模的破坏,已经出现了森林锐减、湿地萎缩、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干旱缺水、洪涝灾害、物种灭绝、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生态危机,对人类生产力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有的甚至导致了不可逆转的毁灭性破坏。埃塞俄比亚在过去几十年间,为了发展经济,大量破坏森林,森林面积由过去占国土面积的40%下降到1%,降雨量随之大幅度下降,出现了长期持续的干旱饥荒,仅上世纪80年代的大饥荒就导致100多万人死亡。我国不少地方过去为了生产粮食,大量毁林开荒,也陷入了越垦越穷的境地。相反,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不仅没有影响粮食生产,还改善了生态,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实现了脱贫致富。
历史的事实反复证明,以牺牲生态来发展经济得不偿失,必将付出惨痛的代价,没有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各级林业部门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科学把握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辩证关系,更加重视生态环境这一生产力要素,切实加大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力度,以高度的历史责任坚决守住保护绿水青山这条底线,坚决反对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努力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现生态与生产力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牢固树立生态就是民生福祉的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生态与民生的关系,既是对生态产品的准确定位,又是对民生内涵的丰富发展,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生态代价。目前,良好生态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生态差距已成为我国与发达国家最大的差距之一,改善生态已成为党和政府的重要任务。生态是林业多重属性中的本质属性,民生是我们党执政过程中始终关注的根本问题。改善生态、改善民生是林业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与中心任务的方向性、根本性问题,也是世界各国着力解决的全球性重大问题。
联合国指出,“地球不是我们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从我们子孙那里借来的”。保护生态不仅关系当代人的利益,而且关系到代际公平,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关系到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各级林业部门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思想,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真正把生态作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来对待,大力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全面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将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奉献给人民,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态福祉,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的新期待。
四、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统筹治理的观念
2013年1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指出,“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这一重要论述,立足山水林田湖这个生命共同体,统筹自然生态各种要素,科学阐述了自然生态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从更大尺度、更广视角回答了治理自然生态系统应坚持的基本原则。这是解决我国复杂生态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加强生态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的思想方法。
在山水林田湖这个生命共同体中,森林是处在顶层的生态系统,对土、山、水、田、人的生态安全起着决定性作用。由于森林植被稀少,全国水土流失面积高达295万平方公里,年均土壤侵蚀总量达50亿吨;由于山川土壤严重侵蚀和森林及土壤的蓄水功能削弱甚至丧失,全国每年流失的雨洪资源达1.6亿立方米,而且有2.7万多条河流已经消失,对国家水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而我国林、土、山、水出现的严重问题,又造成了地力衰退、严重干旱,直接影响到耕地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影响到人的生存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用“命脉”把山水林田湖紧密相连,深刻揭示了这个生命共同体的本质联系和坚持统筹治理、系统治理的特殊重要性。
林业部门承担着46亿亩林地、8亿亩湿地和39亿亩荒漠化土地的治理重任,对维护山水林田湖这个生命共同体的安全负有重要责任。各级林业部门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思想,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从维护山水林田湖这个生命共同体的安全出发,坚持系统思维,遵循自然规律,一方面,要高度重视森林生态系统建设,充分发挥森林对维护这个生命共同体的特殊作用;另一方面,在林业部门管理的范围内要始终坚持山水林田湖统筹治理,处理好森林、湿地、荒漠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等重大生态要素之间的关系,统筹推进造林绿化、湿地保护、防沙治沙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工作,努力做到各项生态建设之间协调发展。
五、牢固树立林业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今年4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林业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这一重要论述,是站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高度,以卓越智慧和世界眼光,在深刻总结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各国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林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作出的科学判断,把林业推上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对林业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赋予了林业部门前所未有的新使命。
由于对生态的严重破坏,全球已经出现了森林锐减、土地沙化、湿地退化、水土流失、物种灭绝、干旱缺水、洪涝灾害、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等十大生态危机。在十大全球生态危机中,有八大危机是破坏森林和湿地导致的恶果,并在我国不同程度存在,有的还十分严重。针对我国存在的严重生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不可想象,没有森林,地球和人类会是什么样子。”他还特别要求林业部门为建设美丽中国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
发展林业不仅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淡水安全、物种安全、气候安全,还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木材安全、粮油安全以及经济安全、绿色增长和外交战略大局。各级林业部门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思想,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大力宣传林业在国家战略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真正把林业摆上战略位置,加快发展林业事业,为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牢固树立创新林业治理体系的观念
今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林业局《关于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的报告》上批示要求,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创新林业治理体系。这一重要论述,是中央对林业改革提出的最新要求,明确了林业改革的总目标,把林业治理体系纳入了国家治理体系总布局。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探索,我国林业制度逐步建立。但是,与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要求相比,我国林业治理体系还很不适应。有的制度还存在缺失,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并抓紧建立;有的制度还很不完善,甚至存在很多体制机制性障碍,需要继续坚持和改革完善;有的制度已经比较完善,但制度的效能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制度之间的协同性还不够。
建立健全林业制度,创新林业治理体系,事关林业长远发展,事关生态文明建设大局。各级林业部门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思想,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总体要求,把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林业改革的总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林业改革,不断创新林业治理体系,使林业的体制机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更加适应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要求,真正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林业制度。
七、牢固树立充分调动各方面造林育林护林积极性的观念
今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批示要求,充分调动各方面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阐明了发展林业“依靠谁、为了谁”等重大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指导方针、发展道路和工作重点。
林业发展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是我国林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重要保障,也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全面加快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步伐,既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主体作用,加强生态资源培育和管理,又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吸引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林业建设。
林业是全民共有、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伟大事业。各级林业部门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思想,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始终坚持发展林业为了人民、发展林业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充分发挥全民绿化的制度优势,着力完善林业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全社会造林、育林、护林积极性,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办林业的强大合力。
八、牢固树立增强森林生态功能的观念
今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批示要求,稳步扩大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增强生态功能。这一重要论述,是党中央在提出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增长目标之后,首次对增强森林生态功能提出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对森林生态功能的高度重视。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森林面积有了明显增加,森林覆盖率已经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6%上升到21.36%,但是森林质量不高、生态功能不强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明显改观。现有森林生态功能等级好的仅占13%,每公顷森林蓄积量89.79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0%,不到日本的1/2、德国的近1/4。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即使到2050年实现森林覆盖率增长的长远目标,也只有26%左右,仍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要用占全球5%的森林面积来支撑占世界19%的人口对生态产品和林产品的巨大需求,必须在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功能上下功夫。
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地重视森林的经济功能,忽视了森林的生态功能,森林生态系统不断退化。各级林业部门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思想,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在注重造林绿化、增加森林资源总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森林经营、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不断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切实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充分发挥林业在维护生态安全中的基础性作用。
九、牢固树立科学造林绿化的观念
今年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考察时强调,绿化只搞“奇花异草”不可持续,盲目引进也不一定适应,要探索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国情地情的绿化之路。这一重要论述,是针对我国国情地情特别是当前社会上一些不尊重自然规律,搞奇花异草、搞盲目引进、搞大树进城等错误做法提出的,是林业建设和国土绿化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
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命体,其演替发展有着特定的客观规律。开展造林绿化,修复自然生态系统,要尊重自然规律,不能盲目蛮干、急功近利。近年来,一些地方为了追求“形象工程”,不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树种,贪大求洋、盲目引进奇花异草。有的没有根据不同培育目标采取不同的抚育经营措施,对低产林大砍大造甚至“剃光头”。这些做法都违背了科学规律,给林业生产带来了不同的影响,有的甚至破坏了原生态。
林业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生物工程、生命工程,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充分考虑国情地情,科学推进造林绿化工作。要积极推广使用林木良种和乡土树种,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造则造、宜封则封,着力营造乔灌草结合的自然生态系统。尤其是城镇绿化要杜绝大树移植、快速成林、一夜成景的不当做法,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铺张浪费行为。
当前,在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各级林业部门和广大干部职工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牢固树立、积极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牢记职责使命,全面深化林业各项改革,加快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升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水平,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