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师变整容师,谁来管

02.11.2015  12:52

  核心阅读

  医疗美容事故维权最大的困难是取证。不少假冒医生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还有不少消费者找所谓的“医生”做手术或者是打针,不签正规合同,甚至连手术项目、使用的药品都没有单据,这样出了问题就没有证据。

  借助网络平台,市场乱象违法成本降低,更具有普发性、隐蔽性,“互联网+”给行业的监管带来了更大挑战。

  医疗美容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仅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的年门诊量已达到12.8万人,手术人次约4万。

  行业发展的同时,也有不少乱象添堵:假冒医生、黑心机构非法行医;美容院越界做医疗美容;产品、器械鱼龙混杂……如何才能规范市场,记者进行了采访。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你上哪里维权”

  空军总医院激光整形美容中心微整形科主任王忠杰告诉记者,前不久自己接诊了一位患者,“小姑娘是注射玻尿酸隆鼻后3天,肿胀疼痛,皮肤发黑。来我这里就诊时已经很严重。经初步诊断是注射时发生局部血管栓塞,鼻背部皮肤已经部分坏死。”

  最让王医生诧异的是,陪同患者一起前来的,是给她注射的所谓的“医生”,“我一问,那个人根本没有医生执业资格,就是自己在网上学过一些,看过一些教学视频就开展业务了,并且开业一年有余。这个小姑娘就是通过微信认识了这个所谓的‘医生’。”

  无独有偶,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东院区常务副院长马继光教授介绍,因为整形失败来到该院修复、治疗的患者中,有一半是在非医疗机构给做毁了。“好多就是自己在网上买产品,找所谓的朋友、老师打针,来了我们这里一看,感染了!绝大部分都是无菌操作不规范造成的,还有的是产品本身的问题。”

  “黑医生、黑机构非法从事医疗美容项目,已经形成了一个地下交易市场。”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秘书长曹德全告诉记者,“非医疗机构、没有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员,就敢做医疗美容,这些都是非法行医。根据我国刑法第336条,非法行医罪情节严重的,是要受刑事处罚的。”

  假冒医生、黑心机构的胆大妄为,一方面给患者带来伤害,另一方面,也给维权带来很大麻烦。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2015年上半年,消协受理医疗美容投诉326件。“大部分投诉是消费者在一些美容院、私人工作室做了医疗美容项目,最后失败甚至造成了毁容。”中消协投诉部胡陶君说。

  “你想想,这些人、这些机构,都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就是一个皮包公司。真出了事情,根本找不到人。”曹德全说。

  胡陶君坦言,目前医疗美容事故的维权最大的困难是取证。“不少消费者就是去美容院或者在一些会所,找所谓的‘医生’做个手术或者是打针,根本不会签正规合同,甚至连手术项目、使用的药品都没有单据,这样出了问题,就没有证据。”

  “医疗美容行业,让乱来的人搅乱了”

  种种乱象到底从何而生呢?

  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主任委员祁佐良介绍:“市场乱象,原因有多个方面:一是市场空间大,不少唯利是图的人想要分一杯羹;二是行政主管部门监管不够;三是优秀的医生相对缺乏,供给不能充分满足需求;四是从业人员内部出了一些害群之马。”

  马继光透露,“有些私人诊所也是正规的医疗机构,但是卖假药;还有一些诊所、医生参与非法培训,组织速成班、培训班,几天就能把一个理发师培训成一个所谓的‘微整形大师’。”

  “在不少所谓的美容博览会上,就会有商家销售一些医疗美容产品,不少还是假货、水货。甚至有博览会主办方直接包下宾馆,现场教人怎么打玻尿酸、瘦脸针。”曹德全说,“这些人,都不具备从事医疗美容的资质。可以说,医疗美容行业,被这些乱来的人搅乱了。”

  除此之外,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也方便了不法分子的活动。

  家住安徽的潘小姐最近就在纠结要不要买一款水光针。“我认识一个代购,最近在微信上发消息,说是进了一批日本的水光针,可以涂抹也能注射。”这位代购还在朋友圈发消息,说是有朋友在韩国培训多年,现在开了自己的工作室,可以以优惠的价格打瘦脸针、溶脂针。

  “在朋友圈里的确有伪科学信息、假冒的医疗美容产品和培训信息肆意传播。”祁佐良介绍,借助网络平台,市场乱象违法成本降低,更具有普发性、隐蔽性,“互联网+”确实给行业的监管带来了更大挑战。

  那么到底市场乱象该由谁来管呢?

  据曹德全介绍,目前我国涉及医疗美容行业的行政主管单位,包括卫生监督部门、工商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及公安部门。“应该说,职责是清楚的。卫生部门主要管医疗机构和医生,如果有医疗机构超出了执业范围,比如中医院跑去做美容外科手术,卫生部门将会对其进行执法。食药监部门主要管理药品、器械,包括出现相关事故后的检测工作。比如注射玻尿酸,结果发现是假药,食药监部门就应该对假药进行鉴定。公安部门,主要是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打击。而工商部门则对相关的医疗美容广告进行监管。”

  职责虽然清楚,但是问题的发生往往具有复杂性。

  据一位基层工商人员介绍,比如一家美容院,违规做双眼皮手术,首先超范围经营,工商部门应当对其查处。再者涉及非法行医问题,公安部门和卫生监督部门应当介入。再比如一些游走的假医生、皮包公司,都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没有相应的主管部门,多数只能依靠出事了群众报案公安立案,或是阶段式的专项整治来查处。

  “确实每个乱象背后都牵扯好几个部门,联合执法人力、物力投入很大,时间上也存在阶段性,确实容易出现管理漏洞、盲区。”曹德全说。

  呼吁加强联合执法,提高违法成本

  谈到行业监管问题,马继光坦言:“种种乱象,因为有利益,就像是猫鼠游戏,永远会存在。我们也必须承认,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够,还是呼吁加强联合执法和打击力度,让不法分子和机构不敢乱来。”

  对于联合执法,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党委书记、皮肤科教授王宝玺建议:“以美容院越界做医疗美容为例,美容院的行政主管部门是工商部门,但一些地方,工商部门缺乏医学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也没有很好地和卫生部门、医药行业协会联合,不能够精准界定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的界限,进行监管检查并严格执法。所以我们呼吁有关部门加强合作,联合执法。”

  “我们呼吁创新监管,比如微信上的虚假宣传、卖假药的,有关部门要建立完善的举报机制,群众一举报就封了微信号。并且,通过网上的线索顺藤摸瓜,与线下的打击行动相结合。”王忠杰建议。

  曹德全介绍:“我们第三方组织、行业协会也要发挥作用。一是打劣扶优,对于一些从事非法活动的医疗机构,坚决曝光。二是我们协会正在着手建立黑名单制度,对于发布虚假广告的医疗机构,拉入行业黑名单。三是加强消费者的教育,反复宣传做医疗美容,一定要去正规的医疗机构。”

  “我们协会也会协助开展打击‘三非’(非法医疗机构、非专业医师、非合格产品)的行动,最根本的一点是要求行业内必须自律,包括医生同行和生产厂家。”祁佐良说,“比如对医生,我们提出‘三不’原则,不为没有医疗资质的人员进行微创美容培训,不使用非法医疗美容产品,不在非法医疗美容场所行医。对厂商,我们提出‘三不’倡议,不向非医疗美容机构、非医师资格者、非合法代理商销售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