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学院召开课程思政工作研讨交流会
为了全面贯彻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深入落实《河南工业大学关于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方案》(校党发〔2020〕44号)和《关于落实<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河工大政教〔2020〕39号)文件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所有老师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从而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环境工程学院经过九月份在全院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全员动员,各中心进行课程全覆盖研讨,以及精选典型代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基础上,10月13日下午在9339会议室,召开全院课程思政工作研讨交流会。学院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海涛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课程思政”建设》专题讲座,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中心主任及全体老师参加会议,会议由宋芙晖书记主持。
会上,宋芙晖书记首先再次强调了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通知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传达了《河南工业大学关于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方案》(校党发〔2020〕44号)和《关于落实<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河工大政教〔2020〕39号)文件精神。
李海涛从“课程思政”的认识基础、“课程思政”的含义、“课程思政”的实践、“课程思政”相关思考四个方面,深入剖析了“课程思政”的由来和真正内涵,明确了“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所有课堂都是主渠道”的要求,同时,还结合我校吴清泉教授、袁金伟教授,河南农业大学朱河水教授等具体案例,使老师们真正领会到“课程思政”并不神秘,也不遥远,要结合专业知识做到“润物细无声”,指出教师要善于将道德修养、家国情怀、生态文明、核心价值观、工程伦理等重要思政教育理念与元素融入专业教学实践中的课程思政设计。同时李院长就陈寒玉老师做的《环境微生物》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点评,认为陈老师是学院在“课程思政”方面的优秀代表,在她的课程设计中非常好地融进了“课程思政”元素,通过联系新冠病毒的相关时事,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和世界的关注,她的教学设计很好地为学院其他老师开展“课程思政”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之后,各中心根据之前各自讨论的结果进行了发言,李立平教授认为当前中国的污染治理速度和力度是远超其他国家的,这本身就是一种爱国教育,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刘永德副教授就固废相关课程中进行“垃圾分类”、“过度包装”、“光盘行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张良波副教授认为中国高层建筑是全世界最多的,所以在“建筑给排水”相关课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消防意识和人类关怀。陈寒玉教授认为,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本身就有很多“课程思政”的元素,有着先天的优势,需要我们再去提炼,如果能有专业的思政老师指导,会使课程深度提高到更高水平。其他老师也纷纷表示,通过这一系列的“课程思政”活动,提高了对“立德树人”的认识,改变了之前认为教师只是个教书匠的认识。
万东锦副院长结合自己这一年来在美国的经历,切身感受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她指出环境工程专业与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课程讲授过程中有很多可以引申为“课程思政”的例子,以水污染控制为例,目前中国的污水处理规模和处理能力已经居于世界前列,创造了许多“中国奇迹”;对于复杂的环境污染控制问题,中国的科研人员也研发了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中国方案”,吸引着全球顶尖科研人员广泛的关注。这些都是我们课堂上很好的教学资源,对于帮助学生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内涵有重要的意义。
宋芙晖书记认为专业课中“课程思政”是在“合适的地方讲适合的内容”,不能生硬刻板,应该自然而然,环境工程的相关课程的“课程思政”元素非常丰富,在老师的认真挖掘下,会使课程更加精彩!
最后,赵俊廷院长作了总结发言,肯定了前段时间老师们的努力和成果,号召全体老师发挥专业优势,发挥学科文化的育人功能,及时总结,希望全体老师以2020年度“线上线下+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的申报为契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从而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