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泓文化精品杂项赏析第一百二十五章.
清代玉堂清玩香炉
重:1375.9g 口径:14.3cm
底径:10cm 高:10cm
编号:JHZLFW-01046
“玉堂清玩”相传为明相严嵩之子严东楼的字号,严东楼自己不铸炉,却爱收集上好铜炉,并将“玉堂清玩”堂款制于其上。“玉堂清玩”款炉传为严氏铜器。赵汝珍《古玩指南》中记,“严氏之炉皆系劫取宣炉之无款者,充为已有,非其所制”。赵汝珍所写的《古玩指南》,被奉为民国古董文化经典,“玉堂清玩”也因此被认为是“宣德炉”的知名款识。故而印有此款的炉,在当时最是名贵,被认为是“不是宣德款的宣德炉”,历代皆仿。
夏、商、周、春秋、战国时,中国人对玉的崇拜,极为神圣,那时的玉,主要用来做礼器,祭祀天地神怪。后来人们在屋里四壁挂上玉璧,初时是为了好看,只是装饰作用罢了,挂的多了,自然也就称之为“玉堂”了。战国时宋玉的《风赋》中有“……然后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跻于罗幢,经于洞房,乃得为大王之风也”。此为“玉堂”一词之首见。《韩非子·守道》:“人主甘服于玉堂之中。”可见,战国时已有“玉堂”的称呼了。
唐朝时,官方翰林院的办公场所,不但墙上挂了玉,名字也叫做“玉堂殿”。到了宋代,翰林院亦称为“玉堂”了。再到明代永乐宣德时期,从帝王到臣子文人等在作诗文时也常常使用,就连瓷器的落款,也有大量“玉堂佳器”的款识。可见,自古“玉堂”即为文房、厅阁、殿堂的称谓,并不指具体指代何人的斋室处所。
冲耳炉的造型是宣德炉中最为经典的,明清时期以此形造炉者最多。其中,明炉扁宽而沉实,清炉饱满而略高。据此炉之造型,应为明器焉。此炉壁薄扁宽,重心垂中压手,弧而圆满雅致,双耳椭圆,孔如蚕豆,垂腹鼓沉,三足适中;足、款、双耳平行相对,内膛平滑有弦线,内沿舒展有回廊,与《俪松居遗珍》一书中“顺治比丘”炉形相近,且又多了许多古拙之气。此炉皮色枣红,盖朱砂、硼砂等矿物颜料烧炼着色也。岁久,浅淡相渗,参差烟岚,沉浓蕴光,凝肤润脂,怡目怡神养性焉。
可以说,大凡清朝早期以前的“玉堂清玩”款识炉,铜质金良,品质皆佳,其后制器,另外从近年来出现的“玉堂”款炉 ,年份在清康熙以上的基本上个个是好炉子, 不光冶炼、铸造、铜质、造型、刻款等工艺都是炉子当中的精品炉。可见康熙以上的玉堂款炉在当时就受人重视,在同类铜炉当中地位较高,因为“玉堂”是一种士大夫声望和地位的象征。
元末青花凤尊壶
口径:4.9cm
底径:9.9cm 高:22.5cm
编号:JHZLFW-01046
一为凤(雄);一为鸾(雌),完整的元代青花瓷器很少,有数可查。据不完全统计,国外有元青花藏品200余件,主要分布于土耳其和伊朗,少数分布在德国、英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地;国内收藏的元青花完整器件约100多件,可谓之物稀为贵。
元代,海外贸易进一步扩大,中东地区重新兴起了对中国青花瓷的需求。景德镇作为元代瓷业的发展中心, 利用中东进口的钴料,烧制成功了胎体洁白、釉色纯净、青花色泽浓艳青翠的青花瓷器,以供出口。所以元青花的造型和纹饰上,就不可避免地带上了许多阿拉伯地区的风格,如大盘、大碗、大钵、扁壶,如繁密而结构严谨的结构布局,如近似"阿拉伯式花纹"的缠枝花卉等等。
壶体扁圆,直颈小唇口,浅圈足,底足在沙胎上挂一层很薄的护胎釉。胎骨洁白,釉质莹润,白色中闪青。该壶以昂起的凤首作流,以卷起的凤尾作柄,凤身绘在圆形壶体上部,双翅垂至壶体两侧,壶体下部则装饰盛开的牡丹,呈现一种凤鸟飞翔于牡丹丛中颇富情趣的情景。白地兰花,色彩鲜艳,清新雅致,主题突出。花纹位置与首博器物鸾基本一致,但凤尾部样式略不同;壶身器形基本完整,仅壶流稍残,壶柄完好。
这件来元末青花凤首扁壶,它以昂起的凤首作流,以卷起的凤尾做柄,凤身绘在圆形壶体上部,吸收了北方游牧民族的扁壶造型。此器整体画面饱满,纹饰生动流畅,呈现出鸣凤展翅翱翔于花丛之上的意境,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