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璠择婿
王璠到安庆上任后,“悉以祖之治金华,父之治西安之政,斟酌宜于安庆者,举而行之”,深得百姓拥戴。优越的家庭环境和顺利的仕途,既培养了王璠积极向上、严于律己、忠心为国的思想,也使他养成了心高气傲的性格。在其仕途如日中天时,因与巡抚“偶有不和”,遂辞官归田。
王璠育有四男一女,女儿的终身大事自然成了一件大事。据王璠墓表(明朝弘治十一年,即1498年所刻)载:“女一适邹县儒学训导张琏……山东省兖州府邹县儒学训导子婿张琏书丹。”表明王璠选择张琏为婿。据《怀庆府志》记载,明代怀庆府有两位张琏,其一的生活年代与王璠的伯父王愈几近,同于“永乐十三年(丁酉科即1417年)中举”;其二是“贡生,邹县训导”,仕途与墓表记载相符。王璠的女婿应是第二个张琏。
据现有资料考证,张琏是明初北平布政使张昺之后。当初燕王朱棣诱杀张昺后,发兵攻陷南京时,张昺的亲属仓皇出逃,有一支人到北朱村落脚。北朱村的土地大多是靠天吃饭的旱地,芝麻、豆类等油料作物耐旱,所以种植较多。油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而且加工油的原料当地就有很多,张昺的后人头脑灵活,开办油坊,在附近村落沿街叫卖。常言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当时的张家是农有土地、工有作坊、商有买卖(油料、油),工农商齐全。到张琏这一代时,其家中已有了一定的积蓄,成了殷实之家。张琏曾在府城村集贤书院读书,也曾随家人沿街游玩,同窗学子戏称他是“卖油张琏”,或直呼其“小卖油”。此时张琏的家境仍与王璠家有着巨大的差别。
王璠把爱女嫁给张琏,据说有两个原因:其一,王璠自幼丧母,继母张氏系朱村人,性情温和,明事达理,贤淑慧达,对王璠爱如己出。后来,张氏有了亲生儿子王琮后,仍对王璠关爱呵护,爱不稍逊。兄弟俩相差近20岁,关系很好。张氏系张琏的老姑母,卒于明朝成化五年。张琏曾同诸学子一道,在王璠、王琮兄弟处求教,王璠对其有好感。其二,王璠的妻子李氏是山东省乐陵县李善之女,王璠深知女子远嫁的苦处,他已离开宦海,不忍爱女远离自己,于是就近择婿。
张琏当时虽是平民,但不失贵胄之风,仪表堂堂,器宇轩昂,思路敏捷,谈吐得体。王璠认为张琏是堪造之才,遂摒弃门户之见,拒绝了登门求婚的官宦子弟,把爱女许配给了张琏。
后来,张琏考取了秀才,又被选送到国子监读书,成了贡士生。因张琏才思敏捷,言语得体,相貌魁伟,又写了一手好字,就被选送到孔圣人的家乡山东省兖州府邹县去当儒学训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