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学家在玉米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让玉米粒更大的又一基因找到了

09.03.2018  14:35

  3月8日,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我省基础研究领域再传佳绩:2月底,河南农业大学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汤继华研究团队和中国农科院作物科研所李文学团队合作,在植物生物类国际权威期刊《新植物学家》上,发表了题为“玉米基因Urb2通过影响核糖体前体加工调控籽粒发育和植株生长”的研究论文。

  这是我省科学家在玉米研究领域首次在该期刊上发表文章,也是我省近年来在基础研究领域连续取得的又一硕果。

  汤继华团队此次的成果,被专家称为在生物育种方面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省在玉米领域的基础研究已经走在国际前沿。“这个研究成果揭示了Urb2基因在玉米籽粒发育中的关键作用及其调控机制。通俗来讲,这个基因可以让玉米籽粒更大。这项研究成果是后期实现分子设计育种的重要基础,将对玉米产量提升、新品种的选育起到关键作用。”汤继华介绍说。

  据了解,该项目已开展5年时间,下一步,团队将继续致力于寻找同这个基因相互协作的其他基因及网络,为我省玉米育种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与之相呼应的是,今年1月,省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主任常俊标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的“植物油菜素内酯等受体激酶的结构及功能研究”荣获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国家自然科学奖是我国对原始创新成果的最高奖励,最能体现基础研究领域的原始创新水平。”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基础研究是形成持续强大创新能力的关键,近年来,我省持续加大支持力度补齐这一短板,不断提升我省原始创新能力。

  “近年来我省通过统筹人才、项目与基地建设等,多管齐下,基础研究工作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得到显著加强。”该负责人说。

  在培养人才方面,我省大力实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目前我省共拥有“两院”院士28人、中原学者59人、入选国家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29人,创新驱动发展的智库不断扩充。

  在加大投入方面,我省持续做好河南联合基金工作,2016年至2020年基金规模增至每年1亿元,明确了五个重点资助领域。2016年设立了省自然科学基金,资金规模4000万元,有力调动了科研人员开展基础研究工作及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积极性。

  在搭建平台方面,近三年我省投入6100万元专项资金,新建了9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截至目前,我省共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4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84家,成为不断结出基础研究创新硕果的沃土。(记者 曹萍 尹江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