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下跌,如何应对

12.05.2014  11:50

      引导养殖户自繁自养、节约成本,保证资金不断链
 
  “五一”期间,记者走访南宁各大菜市场发现,半肥瘦猪肉价格均在18元/公斤左右,多个摊主都表示“肉价一直在跌”。5月4日,南宁白苍岭市场半肥瘦猪肉价格为16—19元/公斤,较上周降了2元。
 
  南宁华润万家生活超市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超市的猪肉价格总体呈持续下调趋势,出售的猪肉价格较去年11、12月的高点降了30%左右。现在,超市半肥瘦猪肉价格是每公斤14元多,跟去年底的20元左右相比,便宜了不少。
 
  猪价下跌,养殖户最难过。“虽然说养殖业都有起有落,但往年低谷时最低也是6元多一斤,今年有的养殖户4.8元一斤就卖了。我这里4月份一个月就亏损了20万元,平均一头猪亏损200元以上。”大新县雷平永俊种猪场的场长闭安南忧虑地说。
 
  广西水产畜牧兽医局畜牧与饲料处处长闭强也是忧心忡忡:“这是近10年来广西养猪亏损最严重的一次,一些经销商已停止向猪场赊销玉米等原料,一些中小规模猪场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
 
  “我们建议自治区财政追加安排2000万元资金作为担保基金,用于生猪产业化龙头企业、自治区重点种猪企业在流动资金方面的贷款担保金。”闭强说,从今年3月起,广西水产畜牧局就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帮助养殖户应对危机。局长梁雨祥等领导分别率领多个工作组深入博白、陆川、武鸣等生猪养殖大县调研,协调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等全力支持生猪产业发展,积极应对猪价下滑。据介绍,目前广西的生猪售价已从4月份最低的每公斤9.8元反弹到每公斤12元。
 
  大新县畜牧水产局局长冯光军介绍,大新县年产肉猪30万头,养猪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途径。“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引导养殖户坚持自繁自养,节约成本。”冯光军说,畜牧局派出技术员到养殖场做技术指导,提高母猪产能及存活率,降低生猪死亡率;做好养殖规划,保证每年每个月份都有生猪出栏;为农户提供信息,合理控制生猪上市时间;联系信贷金融部门,帮助养殖场解决资金困难,保证养殖户资金不断链。
 
  推广清洁养殖、循环农业,提高养殖效益
 
  记者在走访时,看到不少养殖户积极自救。容县奇昌种猪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忠洪面对连续亏损,反而在谋划着借机扩大规模。他也对循环经济善加利用,建鱼塘和肥料厂对猪粪进行二次加工以增加收入。在聚银牧业集团公司陆川东旺养殖场,记者注意到,该公司通过改造密度更高的科学养殖环境,养殖能力明显提高。
 
  贵港市生猪养殖业在广西独占鳌头,所辖5个县(市、区)都曾荣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面对低迷的猪价,贵港市从政府到企业,都以不同方式支持生猪养殖业。
 
  今年是贵港市实施“菜篮子”工程肉类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的第四年,市财政每年拿出4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扶持养殖户。扬翔公司是贵港市最大的生猪产业化龙头企业,2014年,该公司筹集资金4500多万在全区范围开展“清洁养殖 助农增收”大行动,发动广大养殖户参与“清洁乡村80天80斤快乐养猪”大比武,引导养殖户使用环保卫生的猪栏舍,喂食安全健康的营养餐,建造无害化粪沼气池,使养殖户养成清洁生产习惯。
 
  实行清洁养殖后,经济效益如何?贵港市港南区新塘乡养殖业主宋育春说:“搞清洁养殖后,猪不爱生病,长得更快更好。这样,收益自然更好啦!”在自家承包地上建标准化猪栏,既养母猪仔猪,又养肉猪,两个劳动力年纯收入约20万元——这样的好日子,宋育春夫妇已经过上5年了。
 
  除了发动农户开展“清洁养殖”活动,扬翔公司今年还研发了饲料新品种,每头猪可提前出栏20天,节约养殖成本100多元。此外,扬翔公司积极引导农户养殖“龙宝猪”等新品种,每头生猪价格比普通猪高70多元。

猪价周期性剧烈波动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组织化和信息化程度较低,信息不灵,生产盲目性大
 
  市场运行自身形成的平衡远比行政命令得来的效果稳固
 
  探索生猪目标价格保险试点,成立产业发展基金和国家生猪价格风险调节基金
 
  猪价波动难以避免,但应防止过山车似的剧烈波动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陈艳丽介绍,根据发改委的统计数据,截至4月23日,全国生猪出场价格已经连续19周下降,累计下降幅度达31.11%;猪粮比价连续18周下降,连续15周处于6∶1盈亏平衡线以下。“五一”期间全国生猪市场出现上涨,但并不具备持续性,预计5月份的猪价以震荡行情为主。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生猪是我国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大宗农产品,价格波动是正常的市场经济现象,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经过程。但波动过大,就会猪贵伤民,猪贱伤农。
 
  李国祥分析,“猪周期”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组织化和信息化程度较低,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投入少,信息不灵,生产盲目性大。现阶段这些影响因素还没有根本性扭转。目前我国还有5000万左右养猪户,户均每年出栏生猪仅14头;合作社、龙头企业带动面还不够宽,大多养殖户还在依赖分散的市场信息来安排生产。由于生猪生产周期较长,养猪场户根据当前行情所做的生产决策,往往难以适应一年半后的市场需求。可以说,短期内“猪周期”还不能完全消除。
 
  陈艳丽则表示,当前生猪产业正处于从小散户向规模化养殖发展的转型升级中。近几年与散户退出相反,大量外围资本争相涌入养猪行业,非养殖企业也开始纷纷加入。这些企业抗亏损的能力较强,因此近两年的生猪价格周期已不如往年明显。
 
  综合各方面情况看,目前生猪价格仍未走出本轮波动周期的下降通道,端午节前猪肉供需格局不会有大的改变,生猪价格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将维持低位运行态势。
 
  利用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构建新型生猪生产经营体系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帮助养殖户渡过难关,打破猪价持续低迷的局面?
 
  专家建议,要健全完善监测预警及宏观调控机制,治本之策还是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合理引导生猪生产,倡导适度规模的标准化养殖,同时强化金融保险政策支持,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探索生猪目标价格保险试点等。
 
  陈艳丽分析,我国猪肉年消费量相对稳定,如果规模化养殖程度较高,疫病管控得当,出栏量也会相对平稳,可以借鉴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先进经验,加大供需对接力度,从而做到供需基本平衡,逐步走出暴涨暴跌怪圈。
 
  陈艳丽还表示,政府部门不仅要通过储备政策、补贴政策,在猪肉价格处于低谷时出手干预市场,更要在农产品的供求信息、金融工具的创新、减税、减费、减少审批、放松管控等方面多下功夫,市场运行自身形成的平衡远比行政命令得来的效果稳固。
 
  “未来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是进一步推进规模化养殖水平,另一方面则是探索新的保障养殖户利益的手段,推行生猪保险将成为未来养殖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陈艳丽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将“探索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实施目标价格保险制度有利于稳定生猪的价格,从根本上保障养殖户的利益。
 
  专家特别建议,要利用好各种金融工具对猪价的调控作用。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生猪养殖场户的贷款规模和授信额度;创新金融担保机制,支持采取联户担保、专业合作社担保等方式,为生猪养殖场户提供信用担保服务。成立产业发展基金和国家生猪价格风险调节基金,在产业处于低谷期时,通过发展基金对产业进行调控,对养殖户进行补贴。
 
  李国祥则认为,新形势下还需要适度调整相对过剩的生猪产能,调整生猪养殖结构,促进生猪产销组织的发育,完善生猪市场结构。对于在稳定市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养殖企业给予倾斜。
 
  “当前我国生猪市场虽然对养猪户明显不利,但也是倒逼机制可以发挥作用的有利时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引导产业创新,培育生猪生产要素市场,转变养殖方式,尤其是推进生猪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加快构建新型生猪生产经营体系,这样才能有利于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李国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