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肉节,文明与野蛮的博弈

23.06.2014  11:17

6·21”玉林荔枝狗肉节今年受到了更猛烈的质疑和抨击。玉林人吃狗肉已经有四五百年的历史,而在全国不少地方,也有吃狗肉的习惯。在众多抵触的声音中,也有一种声音认为,吃狗肉属于传统习俗,应当得到尊重。吃狗肉与现代文明,天然是矛盾的吗?

吃狗肉习俗面面观

狗肉在很多国家,如中国、韩国、朝鲜、越南、印尼等均可供食用。我国各地也都有著名的狗肉菜肴,但最主要的狗肉食用地区是中国东北和贵州到广西、广东、福建一线。

荔枝狗肉节是近年来广西玉林市民间自发形成的节日。每年夏至,玉林人称之“一年最热的一天”,当地人在当天会准备佳肴美酒,呼朋唤友地聚在一起过夏至。

贵州省关岭县花江镇位于安顺以西80公里处,距黄果树景区仅30公里之遥,地处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内。作为民族的传统佳节,“六月六”这天布依族人依古规要以狗肉款待嘉宾。有案可查的是,花江镇人经营狗肉至少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朝鲜族群众喜欢狗肉食品,其中延边地区朝鲜族分布集中的地区,狗肉消费量较大,占全吉林省的70%。朝鲜族在日常生活中喜欢吃狗肉,喝狗肉汤滋补强身。不过受动物保护组织以及舆论的影响,绝大部分经营狗肉生意的饭店纷纷将“狗肉馆”更名为“香肉馆”“补身汤馆”。

多年来,吃狗肉一直为爱狗人士和动物保护者所诟病,颇有争议。2011年,浙江金华取缔了据称有600多年历史的“狗肉节”。

食物与文明程度紧密相关

狗长期以来被视为“伴侣动物”,血淋淋的“狗肉节”,当街屠宰、虐杀动物,不但与全球禁食伴侣动物的共识相悖,而且,屠杀现场大规模的血腥场面引起的负面感受也不容忽视。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中国食文化研究会素食委员会主任蒋劲松认为,多元文化的确需要尊重,但尊重多元文化背后更深的基础是尊重生命,尊重多元文化从属于尊重生命。如果以尊重多元文化为借口,纵容对生命的戕害,那就抽掉了尊重多元文化的根基,走到了反面。

他说,尊重多元文化的本质,其实是对弱势文化和弱势群体的照顾。而在狗肉节所谓的文化中,遭受大规模集体屠杀的犬只显然是弱势中的弱势,需要保护和关爱。所以,取缔狗肉节,拯救与人类情感关系密切的狗,才是真正体现了尊重多元文化的精神。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建军说,我们在餐桌上所吃的食物,绝非个人私事,而与我们的基本价值观和文明程度紧密相关,涉及到我们如何与包括动物的他者相处,如何确立我们在自然界中的地位。我们吃什么在一定意义上说明我们作为人类是谁,具有什么样的德行。具体到狗肉节,可能还与我们反对血腥和杀戮,尊重生命的态度和现代文明理念相关。这可能是玉林狗肉节备受争议的主要原因之一。

狗肉节,文明与野蛮的博弈

蒋劲松说:“传统本身并不是伦理正当性的根据,落后野蛮的不良习俗的确是需要改良的。习俗不是血腥残忍的理由,历史上许多野蛮可怕的习俗都被废除了。”什么样的传统需要呵护,什么样的传统应该早日铲除?这必须要以伦理的原则作为衡量判断的准则,因为法律往往是滞后的,它往往体现了过往社会的伦理共识。过时的法律很可能已经阻碍社会的和谐发展,影响公平正义的实现。

李建军说,玉林狗肉节是一种民俗,这没有错,但传统的并不代表就是文明的,无需接受道德审判和伦理争辩。动保人士对玉林狗肉节的抨击和众多民众对狗肉节的抵制,体现了现代公众生命意识的觉醒和对血腥杀戮的批判。

他说,如果缺乏伦理关怀,如何能安然享用美食?决定我们“舌尖”上安全的不仅是商业和科技,还有我们自身的伦理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