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救助暖民心 “精准扶贫河南攻坚”系列综述之五

15.08.2016  18:33

  扶危济困,重在立行。对那些因病、因学、因灾、因残等致贫或返贫的群众来说,特殊救助就是“及时雨”和“雪中炭”。通过一系列救助的方式确保困难群众不再返贫、稳定脱贫,织密特殊救助兜底安全网,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重要屏障。

   健全机制: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者接受救助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这个时候怎么办?

  兰考县小宋乡罗寨村村民林威立就不幸遇到了这种情况,帮助邻居救火受伤住院,却因家境困难无钱医治。家人到乡政府服务大厅求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救助窗口受理后,启动快速响应机制,及时安排救助金5000元,用于林威立的紧急治疗。

  “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是我省2014年起构建的社会救助新机制,依托乡镇(街道)行政服务大厅、便民服务中心、综合性服务窗口等设立“社会救助综合窗口”,统一受理农村低保、特困供养、医疗救助、灾害救助、教育救助、就业救助、住房救助、临时救助等8个方面的救助申请。一个窗口,就能办结所有求助事项。有了这个“绿色通道”,群众的急难诉求得到及时纾解,不用再“跑断腿磨破嘴”。

  打通社会救助“最后一公里”,建立健全主动发现机制和快速响应机制,下一步,我省要设立全省社会救助微信公众平台、热线电话、电子邮箱,进一步完善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救助领域:应救尽救应养尽养

  “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在焦作,15万名城乡困难群众不用再担忧看不起病了。

  焦作市通过为困难群众购买群体医疗救助商业保险,使困难群众合规的医疗费用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保险公司和民政医疗救助报销赔付比例不低于95%。我省将尽快推广焦作模式,托住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之底。

  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医疗救助力度,缓解困难群众就医难。截至2015年,我省对74万人次城乡困难群众实施了住院救助,支出资金7.13亿元。

  残疾孤儿是儿童中需要特别关爱和特殊照顾的群体。“十二五”期间,我省为1600多名残疾孤儿免费实施了手术康复,5000多名脑瘫患儿得到康复治疗。

  养育弃婴、孤儿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全省3.9万多名孤儿和1200余名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今年,我省各县(市、区)将全部建成县级社会福利中心,明年全部投入使用,为孤儿、弃婴及其他困境儿童提供福利保障和社会救助服务。

  我省正在编织一张特殊救助民生网,增强特殊救助能力,确保群众遇到困难能够得到及时救助,感受到来自党和政府的温情和关怀。

   凝聚合力:政府动员八方出手

  省委书记谢伏瞻在兰考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时指出,社会力量是脱贫攻坚的有效补充,要弘扬扶危济困、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充分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

  两个多月前,南阳“救火英雄”王锋三入火海救人,烧伤总面积达98%,面对高昂的治疗费,家人束手无策。

  大火无情人有情。短短8天,政府部门、热心群众、爱心企业通过各种方式捐助200多万元。

  这场全省的爱心接力还在继续,挡不住的捐助热情,折射出民间慈善的巨大力量。

  在中原大地,扶危济困、扶弱助贫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新县以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冠名的各类基金就有17项,总金额超过2000万元;伊川农村商业银行不到2年向省慈善总会定向捐赠1400多万元;我省开展的“扶贫日”、“金秋助学”、“爱心包裹”、“同心康福”等扶贫活动,得到广大企业和群众的热情响应……

  在脱贫攻坚战中,我省不断探索,加大力度,政府救助、社会帮扶有机结合,让突遇不测者得周急之助、因病因灾者去生存之虞。

  雪中送炭暖人心,特殊救助如点滴春雨,滋润着困难群众的心田。(记者 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