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公共文化甘霖润中原
西依独山、东临白河的南阳市达士营村一直以新鲜的林果和蔬菜远近闻名。如今,村里更出名的是文化大院。每当夜幕降临,村民们自发跳起的秧歌舞、扇子舞把广场变成欢乐的海洋,成为独山脚下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
想跳就跳,想看书也有地方看书。村里72岁的郭墩老人每天大清早就打开农家书屋的大门,等待读者到来。对达士营村4000多名村民来说,通过书籍致富、改变命运并不是梦想。郭墩的大儿子郭大宝就通过自学获得了工程监理资质,现在每月能拿四五千元工资。
“党和政府政策好,让村里人跟城里人一样享受文化熏陶,可美!”郭墩老人笑着说。
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文化管理部门的努力下,我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逐步完善,目前全省268个博物馆(纪念馆)、157个公共图书馆、203个文化馆(群艺馆)、2399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4万多个乡村文化大院全部实现零门槛免费开放。
群众文化生活有了好去处,群众文化活动自然蓬勃开展。“春满中原”“欢乐中原”“周口一元剧场”“邓州文化茶馆”等一批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在全省遍地开花,使农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文化活动少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安阳县蒋村镇李家庄65岁的冯新花说:“闲了有事做,谁还愿意天天泡在牌场、酒场?唱歌跳舞活跃身心,还能免费看电影,这待遇我外省的亲戚都眼馋。”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推进扶贫的理念创新、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从“大水漫灌式”向“滴灌式”转变。找准群众需求,创造性地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引导农民从看客变成主角,变“输血式”为“造血式”,变“常下乡”为“常在乡”,省委宣传部打造的“教你一招”做到了。
对“教你一招”心怀感恩的24岁盲人小伙儿关占仓幸福地说:“我从濮阳县鲁河镇漂泊到安阳,如果不是政府提供的好机会,我或许还在流浪,咋可能上电视,还收到《梨园春》的邀请?”
跟小关一样幸福的人还有很多。据统计,全省共组织“教你一招”培训4000多期,培训各级文艺骨干62万余人次,吸引3000多万群众参与。
经过多年送文化下基层,广大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了逐步满足,但城镇中演出场馆闲置、有效文化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如何改变城镇居民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出现的“短板”和“空当”?
省委宣传部联合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教育厅、省文明办、省财政厅、省公安厅等部门打造的“中原文化大舞台”给出了答案。自去年启动以来,“中原文化大舞台”共完成舞台演出506场,放映电影10223场,惠及群众达700余万人次,“精品惠民”的理念赢得群众广泛欢迎,而不高于5元的票价更是引爆群众热情。
面对群众高涨的文化需求,4月13日,在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上,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素萍指出,要把公共文化建设纳入“十三五”发展规划、纳入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着力加强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以“三山一滩”地区为重点实施精准文化扶贫,到2017年底,每个符合条件的贫困村拥有一个“七个一”标准的综合文化中心,到2020年,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覆盖。
据了解,我省在落实配套政策的同时,将树立“大文化”理念,创新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把民办博物馆、民办图书馆、民办上网服务场所等提供的优秀公共文化服务纳入政府购买范围,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的多元化,发挥各单位活力,提升惠民效能。
公共文化的甘霖正在滋润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