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红“牛肉”洗洗变白“掉色牛肉”何时走出食安困境

05.08.2014  00:44

鲜红的“牛肉”买回家后洗洗就白了,广州的陈先生碰到这等蹊跷事。在芳村的两个肉档,大量经营12元一斤的“牛肉”,而市场上牛肉的正常价为30元一斤。陈先生怀疑肉档以猪肉充牛肉,于是报料给报社,引来食药监部门的执法查处。这是昨天媒体报道的事。

到网上搜一下,才发现,这些年来,广、深、莞、佛等珠三角诸多城市都有类似“新闻”见报,且常常是一个地方屡次发生。居民买回牛肉,洗时发现血水很多,而肉则变白,或发黑,于是不敢吃,或疑为“假牛肉真猪肉”。有的还是居民在超市买回的,后证实为虚惊一场。但更多的是成了一个个谜团,没了下文,或等下次有人遇上,“旧事”重提又成“新闻”。

梳理一下类似报道不难发现,这些“掉色牛肉”大致为两类,一是真牛肉无疑,只因消费者缺乏相关辨别的知识,如品种不同,或保鲜方法不同,令牛肉在加工过程中出现不同特征;二是确有蹊跷和猫腻,而这类肉多是在无证摊贩处购买。就如昨天报道所说,私下里,卖“掉色牛肉”的档主也承认,之所以肉那么便宜,实际就是猪肉,但有些做牛腩粉的食档,就冲着这“便宜牛腩牛筋”来的。据记者暗访观察,“便宜牛肉”显然很受欢迎,出货量挺大。

这提醒人们,在正规的监管之外,存在一个只有行内人知晓的灰色供应链,其核心营销策略是“挂羊头卖狗肉”、以次充好,撒手锏则是价廉、利润空间大。买卖双方其实都心知肚明,只不过各有各的小算盘和生意经,一旦遇到工商或食药检部门查处,便很可能装糊涂,一脸无辜样:这都是从进的,谁知道会这样啊?

只是苦了消费者,标签上明明是“牛肉”,但买回家左看右看犯嘀咕,这是牛肉吗?是水牛肉还是黄牛肉?是不是老母猪肉?这肉能吃吗?此时,真恨不得自己变成神通广大的福尔摩斯。花点冤枉钱倒在其次,万一吃上未经检疫不安全的肉又该怎么办呢?在各级政府倾力抓食品安全的今天,消费者为吃点肉还要如此大费周章甚至烦恼不已,人们不由得再问:监管部门哪儿去了?为什么这些无证商贩会有那么大的能量,甚至是“屡查不倒”,背后是否有“保护伞”?

“掉色牛肉”的谜团反映出当下消费者的食安困境,尽管有关方面加大了整治力度,但食品安全环境依然远没到让人吃得安心、放心的地步。好消息是昨天有报道说,2009年颁行的食品安全法,近日再次征求意见修订,其中有两点格外引人关注,一是重典治乱,加强监管,如设立食药警察等;二是加强食安的科普及教育,让消费者既懂得有关食品安全的知识,又懂得如何保护自己。这对人们解开“掉色牛肉”的谜团或大有帮助。(阅尽)

责任编辑:付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