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失信子女上学受限引热议!有人点赞有人反对,你咋看?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段伟朵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最近,一则"儿子考上知名大学,差点因爸爸的失信行为无法被录取"的消息引发热议。简单来说,浙江温州饶先生欠银行贷款20万元未还,经过诉讼后被强制执行,上了法院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其儿子考上了一知名大学,学校却表示,饶先生存在失信行为,请立即处理,否则不予录取。
【热议】
父母失信,子女受限,引发网络热议
"父母失信,子女受限",对此,有人点赞,有人反对。
支持者称:"支持!此举警示人们凡事三思后行。如同环保、资源等,不为下一代考虑就都得消耗完。"
"支持!所谓老赖,往往有钱不还,总认为银行钱是国家的,不还无所谓。多方限制,一逼,钱就出来!老赖多是无赖,不采取非常规手段,他永不还钱,对他们来说,法院判决书都是草纸。"
反对者称:"太不公平了,太不合理了,这种大学不读也罢了,虽然他父母欠银行债款和违法犯罪,不因该影响下一代子女读书,每一个学生都是国家未来栋梁人才。"
热议双方貌似都有道理,但发表观点之前,应先搞清楚"父母失信,子女受限"的内涵,子女教育受限,其法定范围是什么?
目前,父母是失信被执行人,子女教育均会受到影响吗?显然不是。目前各个法院执行的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第三条明确规定,父母是失信被执行人的,子女不能就读高消费私立学校。
目的在于限制高消费,而不在于限制子女的被教育权。
最终,根据报道,温州饶先生积极履行了20余万的法律义务。
【案例】
二七区这些父母,为了孩子上学主动到法院摘"老赖帽"
类似的案例,咱河南也有过不少。
2017年2月,张某以做生意需要资金周转为由向赵女士借款20万元,并约定于2017年3月31日返还。借款到期后,张某并未按期还款,赵女士将其起诉至郑州市二七区法院。2017年10月,法院经审理后判令张某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偿还赵女士借款20万元及违约金。
2018年1月,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依法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书等法律文书,并多次与其取得联系,被执行人一直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二七区法院依法将张某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将其在今日头条上依法予以公开曝光。
曝光后不久,张某主动找到法院要求还款。张某表示,因为被曝光,孩子上学都进不了好班,孩子今年要参加高考,万一报考时再受到影响就后悔也来不及,遂主动与赵女士达成了还款协议。
杨某夫妇,未履行法院生效判决上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不久前,山东省潍坊市一所中学公布招生简章中出现"报考考生家长必须没有失信记录"规定,担心孩子升学也被影响,遂主动到二七区法院履行了法律义务。
【说法】
限制高消费,子女不得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并不影响孩子接受义务教育
可以看出来的是,上述几起案例,都是父母担心子女升学受影响,主动现身摘"老赖帽"。父母一方在法院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上,孩子上学到底会不会受影响?哪些种类的学校可能上不了?实际司法实践中到底是咋操作的?
据介绍,"父母失信,子女受限"的适用情形仅限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2015年修订)第3条1款第7项的规定:"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不得有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同时,根据《关于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2016年)第3条第23项规定,上述措施应当由"由最高人民法院、教育部实施"。除了上述"高价送孩子去私立学校就读"情形之外,并不存在有"父母失信,子女受限"的规范性依据。(线索提供: 李爽 高方方)
【责任编辑:靳静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