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焦裕禄精神的赞歌 胡春帆歌词新作《桐花满树开》赏析

16.05.2014  22:46

    牛 蕴

    在焦裕禄逝世五十周年即将到来前夕,我有幸读到了河南省著名歌词作家胡春帆女史的新作《桐花满树开》,不禁为之深深震撼。

    胡春帆为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理事、河南音乐文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副秘书长。近些年,她屡屡在各种歌词创作赛事中获奖。《桐花满树开》是她又一支打动人心的力作。

    直觉告诉我,这是一首超凡脱俗的非常优秀的歌词。细细品赏,使人沉浸在作者展现的浓浓的思想氛围和艺术情状中,如浴春风,如饮醇醪。

    焦裕禄的英雄事迹早已传遍大河南北、长城内外。他心系人民,关心民瘼,顶风冒雪,进民舍,入窝棚,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心中;他带领兰考人民压盐碱、疏内涝、防风沙,敢叫日月换新天;他作风扎实,深入百姓之中,一切从实际出发;他廉洁奉公、严于自律;他顽强地与病魔抗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焦裕禄精神是什么?我们认为,亲民为民是焦裕禄精神的本质,实事求是是焦裕禄精神的灵魂,艰苦奋斗是焦裕禄精神的特色,廉洁奉公是焦裕禄精神的亮点,忠于党忠于人民是焦裕禄精神的核心。

    但要在一首歌词里展现焦裕禄的事迹和精神,却并非那么简单。全部罗列吗?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再说,作为再创造的歌词,不能一味地简单重复史实,它要求写得深刻而隽永,形象而感人,能引起读者和听众新的联想和思索,起到净化人心灵的作用。

    在众多的题材中,在丰富的事迹中,怎么切入?高明者是不会面面俱到、遍地开花的。因为那样出力不讨好,极易写成“工作总结”或“口号式”或“流水账”,陷入泛泛而谈、空洞乏味的窠臼。

    胡春帆最初虽然也想到了除“三害”,想到了访贫问苦,想到了与病魔作斗争……但到最后,她把浮云般的素材一个个捋顺了,他决定“单打一”,集中到一点来写。写什么?写泡桐。

    泡桐,这一平常的树种,因焦裕禄而更加高大,因兰考而愈加出名。焦桐,已是焦裕禄精神的象征,一排排的泡桐,有如一排排警惕的哨兵,提防和抗御着风沙宿敌的袭击,捍卫着绿色的大地,也捍卫着人民的精神家园。人民看到焦桐,就等于看到了焦裕禄:他像永远不朽的丰碑,高大傲岸,顶天立地,永远挺立在人民心中。

    让我们看春帆女史怎样地以《桐花满树开》为中心“排兵布阵”吧。

    “桐花满树开,追忆你曾来。乾坤几十年,思念到今天。记得你的好,浅浅的笑;手把着铁锹,和那身后的泡桐苗。

    开场一句,直入主题,特写了满树桐花的形象。我们仿佛看到,万紫千红的春天,在英雄的兰考大地上,矗立着高大的泡桐树。它枝丫遒劲,直指云天,华盖般的树冠上,千万朵紫色的桐花傲然绽放,像紫色的云霞,又像吹响千万只号角。

    “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语)词作家展示繁花似锦的泡桐树,绝不是最终目的,她的目的是要通过泡桐树这个载体写人。不信?你看第二句紧接着就娓娓道来:“追忆你曾来。”通过“追忆”,请来了焦裕禄的形象:当年,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植桐种树的情景向读者和听众走来了。无须多说,焦裕禄已显得非常高大。“乾坤几十年,思念到今天。”作者如采用意识流手法,思维之舟穿行在历史的长河。几十年来,经过时代沧桑,乾坤巨变,但人民对焦裕禄的思念一直未减,一个“”字,写出这种思念,若永远的流水,岁岁相延,连绵不尽。人民思念他,从侧面烘托了焦裕禄和人民鱼水情深的关系。虽没从正面写,却胜似正面的长篇大论。

    “记得你的好,浅浅的笑;手把着铁锹,和那身后的泡桐苗。” “记得”二字,承前文“追忆”“思念”,记得什么?记得你的“”。如同一老农在喁喁自语,没有慷慨激昂的大道理,只是一个普通的“”字:焦裕禄,好人啊!以毫无雕琢的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民的心声。往下,展现了焦裕禄手把铁锹,和他亲手植种的泡桐苗合影的历史瞬间,这情景,连同焦裕禄浅浅的笑,定格成历史的永恒。通过这形象的再现,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呼之欲出,栩栩如生。这种写法,短短一句,胜过许多概念化的口号。

    接下来,词作家连用两段凝炼的歌词,以“当年”和“如今”对比的手法,具体回答人民为何思念焦裕禄。

    “当年飞沙迷漫着苦难,你誓言穷则思变。种下泡桐 点亮梦想,用生命兑现忠贞的诺言。(伴)啊!焦裕禄生命之树常青,是你亲手种下思念!

    “如今良田绿洲好家园,你的守候从未间断。琴音和谐 百姓欢颜,唯留下心中无尽的思念。(伴)啊!焦裕禄生命之树常青 是你亲手种下思念!

    当年黄沙弥漫,良田被毁,百姓苦难,在最困难的时刻,焦裕禄来到兰考,带领兰考人民穷则思变,种下泡桐,点亮脱贫的梦想,用生命兑现忠贞的诺言。这就是为何焦裕禄生命之树常青的内在原因:焦裕禄亲手种下挡风御沙的泡桐,也将人民对他的思念植根于百姓心中!

    如今良田绿洲,桐花似锦,麦浪如海,人民过上了好日子。而焦裕禄对兰考、对兰考人民的守候从未间断。他不光长眠在沙丘上,眼看着兰考人民继承他的遗志,把沙丘变成绿洲,他的精神也日夜激励着兰考人民,在致富的道路上奋发前进。他没有死,他永远活在人民心里,永远伴随着兰考人民奔向新生活。你看,兰考人民因地制宜,用兰考泡桐资源办起了民族乐器厂。兰考人制成的乐器,琴音悠扬,不光雄踞国内市场,也飘洋越洲,挺进国际市场,喜社会和谐,百姓欢颜,这怎能不引起人民对焦裕禄无尽的思念呢!啊!作者不由得站出来为民说话:焦裕禄,您的生命之树之所以常青,是你亲手种到百姓心中对你的思念啊!”

    最后一段,乍一看来是对首段的重复,仔细读,却不尽然。请看歌词:

    “泡桐一排排,仿佛故人在。见树如见人,唤作焦桐来。记得你的好,浅浅的笑。手把着铁锹 和那身后的泡桐苗。

    这里主要是前四句有了变化:看见了一排排泡桐,仿佛故人(焦裕禄)仍然在民众之中。看见树就如同见了焦裕禄,你看,他和那顶天立地的梧桐一起,仿佛向我们走来了……

    由此又一次次想起焦裕禄为民做好事,记得他带着浅浅的笑,手把铁锹植桐种树的情景。经过这些匠心独具的反复,起到了一咏三叹的作用,不光照应了首段,也使得焦裕禄形象更加丰满,主题更加突出。

    至此,词作家比较完美地塑造了焦裕禄伟岸高大的形象,突出了挖掘和表现焦裕禄的精神世界,表达了亿万人民对焦裕禄的真挚情感和深切怀念。

    在艺术上,这首歌词最主要的在于独辟蹊径,不落俗套;形象鲜活,意境优美;语言朴实,大巧若拙。限于篇幅,就不再细细分析,读者和听众可以自己深入品赏。

    再强调一点:年轻的作曲家晓雨为这首歌词谱写了很好的曲谱,优美、抒情、大气,与歌词珠联璧合,从而使得这首优秀歌词插上了音乐的翅膀。

    编曲宋清安也为这首歌锦上添花。参加录制演唱这首歌的演员,在排练的时候唱得眼含泪水,说这种感觉很难忘,合唱演员也深为这首歌曲所感染、所感动,大家同心合力,共同谱写出一首怀念焦裕禄的生命之歌。

    2014年5月13日

编辑:徐珂 联系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