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文博机构的新媒体“基因”

06.11.2014  17:44

澳大利亚只有200多年建国史,在这样一个历史并不久远、人口数量不多的国家,其博物馆的拥有量却令人不可小觑——共有近1200家,其中14%是艺术类博物馆。根据澳大利亚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全澳大利亚博物馆共收藏超过5250万件藏品。

1974年,澳大利亚政府组织人力对该国各级博物馆、美术馆进行考察并于次年发布了一份名为《澳大利亚的博物馆——1975》的调查报告。该报告充分分析了澳大利亚博物馆业面临的困境,强调了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并向政府提出建立一批新的大型博物馆的动议。在此报告的基础上,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国家海洋博物馆、国家肖像博物馆等一批博物馆相继建立,成为澳大利亚推广该国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场所。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将一幅幅古老的艺术品捧在掌中欣赏,配以高清晰图像及声音讲解,早已不再是科幻电影当中的景象。如今,澳大利亚博物馆和美术馆正在不断尝试新的运营模式,借助新媒体技术扩大观众群,包括真正到场馆参观和通过网络浏览的观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观众群。

以体验为中心

在今天的澳大利亚,一家没有藏品数据库和线上展览的博物馆几乎不被认作是专业博物馆。几乎每家博物馆都有自己的藏品电子数据库,使藏品收录变得更加有效、系统化。

不过,科技并没有改变博物馆收藏、阐释、展现文化传统的核心使命,而是将以藏品为中心的理念演变为以体验为中心,使博物馆以一种新的面貌服务于更广泛的群体,让博物馆面目严肃的场馆变得更具亲和力。在这一点上,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走在了前面,该馆充分利用声、光技术,让观众走进博物馆的那一刻起就被一种神秘的气氛所吸引,身不由己地跟着去一探究竟。

引入机器人讲解员

网络时代,博物馆开始更多地将目光投向场馆围墙之外,扩大博物馆外延,吸引那些无法上门参观的潜在观众群是博物馆新的突围战略。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乡村地区的民众由于地域、财力等限制,大多无法亲临大城市博物馆参观。针对这些人群,尤其是肩负着对青少年一代的教育责任,澳大利亚博物馆开始充分利用网络科技,吸引青少年一代对博物馆的兴趣,例如利用网页展示自己的藏品;将藏品、展览信息等放在社交网站,推介展览、吸引大众对博物馆的关注;民众下载展览信息到自己的手机、电脑上;观众根据自己的喜好搜寻并在线参观博物馆等。

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于2013年与国家科学院合作,引入了机器人讲解员。在机器人讲解员的带领下,那些地处偏远地区以及外地的孩子不用离开教室就能够身临其境般参观博物馆。借助高科技技术,将科普教育更大程度地送到青少年手中;借助摄像机的眼睛以及3D图像技术,让那些无法亲临博物馆的人群同样能够成为博物馆的虚拟观众。该博物馆同时利用网页,让观众在线观摩馆藏珍品,如200年前被关押在澳洲的英国囚犯手工制作的钱币。这些钱币由于尺寸非常小,观众现场观看的效果并不理想,但是通过高清摄影技术,观众可以更加细致地欣赏和研究。

在线展览的另一个优势还在于:一场展览在博物馆的展出有时间局限,而网上博物馆没有时限。一场展览结束之后,观众可以继续在网上欣赏展品,在线档案的长效性让展品的生命力得以延续。此外,现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挑选需要的藏品在线欣赏,而不用局限于策展人提供的展品套餐。

与网络平台合作

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把500多件馆藏艺术品放到了谷歌艺术平台,该平台在全球范围内免费提供高清晰度绘画和其他艺术品的搜索引擎服务。这样,观众只用轻轻一点鼠标,就能够欣赏到诸如澳大利亚著名画家悉尼·诺兰和费德里克·迈克库宾的画作。

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也成为维基百科会员,在线分享大英博物馆等世界著名博物馆的藏品。

澳大利亚博物馆业内已经达成了一个普遍共识:适者生存。他们普遍感受到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观众尤其是新生代观众群自主选择需求的强大驱动力,意识到从收藏、布展、宣教、规划、推广、筹资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电脑软、硬件技术的支持,以及信息技术对于博物馆业现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正在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并在逐步顺应这一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