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郾城区多举措推进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23.12.2014  17:16

一、加强领导,保障文化投入。每年对全区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具体措施、队伍建设、组织领导等作具体的部署,坚持把文化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切实保障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开展重要公共文化活动等所必需的资金。

二、夯实基础,延伸文化网络。近年来,积极向国家、省争取文化建设项目,加强区、乡、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先后投资300多万元,建成区文化艺术中心,投资200多万元,建成8个乡镇文化站和9个社区文化活动室,同时,建成文化大院160个,农家书屋198家,街心文化广场5个,阅报栏100多个,区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纪念馆实现免费开放,逐渐建立健全了城乡公共文化文化服务网络,为广大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搭建了平台。

三、健全机制,壮大文化队伍。按照“品行端正,爱岗敬业,单项拔尖,全面发展”的要求,着力打造专业文艺队伍;通过公开选拔,16名文化干部竞争上岗到中层岗位;向社会公开招募200余名长期、临时文化志愿者,对全区2000名文艺爱好者和140支业余文艺团队建立数据库,对全区163个行政村、35个社区的文艺骨干和262名志愿者集中培训,先后举办了第二套幸福漯河健康舞、戏曲艺术水平提升班、广场舞规范提高班、“教你一招”推广普及等各类培训29期,培训骨干8000多人,并在全市率先举办期4天的封闭培训2期,培训人员600多人,为开展文化活动奠定了人才基础。

四、优化服务,保障文化权益。坚持节日活动制度化、大型活动专题化、民间活动特色化、阵地活动经常化,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服务。每逢春节、“五一”、“七一”、国庆等重大节日,全区积极开展民舞大赛、广场舞比赛、社区广场晚会、“和谐郾城大家跳 幸福郾城天天唱”、“情暖农家”文艺巡演等文化艺术活动,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每年定期开展文化下乡活动,送戏、送书、送电影、送文化演出到农家院户。组织电影放映队,实行每村每月放一场电影;同时,新收集猫头鞋、虎头帽等民间手工艺作品100多件。对市级非遗项目《请火神爷庙会》的仪式全过程录影;对龙城千年的“黑龙王庙庙会”的来历和栗庄“先人宗祠”、千年松树、家谱等进行挖掘;馆藏文物24小时看守,36处田野文物每月实地检查2次,“文物普法校园行”活动深受欢迎,顺利实现了第23个文化安全年。

五、强化监管,规范文化市场。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举办法规培训班3期240余人;与经营业主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守法文明经营公约》;实行了划片包户责任制,落实了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制,每月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开展“闪电行动”5次、“扫黄打非”专项整治6次。查处违规经营网吧16家,取缔无证网吧8家、无证照书摊7家,关停无证电子游戏厅5家,查封歌舞娱乐场所4家,收缴盗版光碟1400余张、非法出版物和有害图书900余册、赌博机6台,异地封存电脑主机32台,删除违禁曲目32首,在盛世名人KTV举办了消防演练,全年文化市场有序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