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企业“接二连三”跃上新三板

04.07.2015  09:19

      2015年,在我市的资本市场发展和利用历程中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和实体经济的低迷更加剧恶化了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困境。在如此大环境下,我市企业逆势而上,纷纷挂牌新三板,对推动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更显得意义非凡。       4月1日上午,河南双建管桩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股权交易所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成为我市首家在新三板挂牌的中小企业,树立了全市中小企业谋求境内资本市场融资的榜样和标杆。不足百日,6月3日上午,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漯河市企业专场挂牌仪式上,漯河利通液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河南曙光汇知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集中挂牌,成为我市第二家、第三家在新三板挂牌上市的企业。这标志着我市企业已进入挂牌新三板的“快车道”。       市政府金融办负责人表示,融资难是制约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一个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在国家大力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当下,登陆新三板已经成为新常态下中小企业简单、便捷、高效、多元的融资手段,而且随着未来转板制度的推出,新三板将会与主板等板块实行有效对接,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公司管理文化、现代企业制度、内控体系建设和并购重组功能,对企业做优做强,建成百年老店具有重要作用。我市企业纷纷踏足新三板,这不仅是对我市企业多年稳健发展的充分肯定,更标志着我市企业在募集社会资金方面迈上了新的台阶,对引领我市其他中小企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为打通产业资本和中小微企业之间的对接通道,鼓励企业改制进入新三板,长期以来,我市多措并举,积极营造有利于企业境内外上市的良好环境;邀请知名券商、会计师等中介,为企业进行上市辅导和上市诊断,对上市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讲解和指导,避免企业走弯路;强化协调服务,建立起政府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和绿色通道,为企业 解决有关上市的具体问题;加强辅导培育,多次组织召开企业上市培训会,加强后备企业培育和动态管理。通过制定并出台多项优惠政策、挖掘后备上市企业、加大业务培训力度、跟踪服务等多项措施,积极助推企业上市。       市政府金融办负责人表示,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市企业“接二连三”在新三板成功挂牌,对推动更多的本土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2015年,根据企业运行情况,我市重新确定后备企业32家,其中,兴茂钛业、中大生物、中原轧辊、众益达食品、漯效王农业肥、绿世界太阳能、三剑客奶业、源隆肠衣、飞亚手袋制品等企业已与券商签订新三板挂牌及持续督导协议,预计今年全年我市超过10家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将陆续进入新三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