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双增”破解收入难题

30.11.2016  16:36
      “当个村干部不能给百姓办实事,说话都直不起腰来。”11月20日,漯河市西城区阴阳赵镇湾赵村党支部书记张玉芬感叹道。不过,张玉芬感叹的难题正得到破解。

        前不久,湾赵村将整修过的一排破旧厂房委托拍卖公司进行租赁拍卖,拍出了34万元的“天价”。“我们会把租赁收入全部用到村民身上。小孩上学费用村里出,群众低保费用村里出,让大家通过集体收入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张玉芬说。

        收入难题的破解缘自漯河市实施的“双增”行动。五年前,漯河市1261个行政村中,九成以上的村仅依靠每年财政拨付的工作经费勉强维持运转。从2015年起,漯河市集中力量破解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难题,大力开展以“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发展活力”为主要内容的“双增”行动,坚持一村一策、因村制宜,探索出资产出租、资产入股、三产服务、土地托管、乡村旅游等发展模式,初步走出一条增加村级集体收入的新路子。

        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白坡村党支部书记李荣杰告诉记者,该村处于城郊,近年来周边产业集聚区逐渐兴起,村里成立物业公司,为企业提供物业、运输、仓储等服务,年收入200多万元,村民不出村就能打工,入股村民每年还有分红。现在,村民的物业费全免,在村卫生室看病免费,贫困户学生学费由村党支部资助。

        距离白坡村不远的邓店村,通过土地流转,村集体年收入80余万元。有了集体收入,村党支部想方设法为群众办实事。村内自来水、天然气实现户户通,一定额度内全免费,每年为50周岁以上老党员免费做健康检查,重阳节为每位孤寡老人发放生活费800元。

        为加强对村集体收入的管理,召陵区翟庄街道翟庄村制定了《股份制经济体管理章程》,对全村集体资产实行股份制改造,严格按制度管理村级财务、分配村民福利。

        统计显示,“双增”行动开展以来,漯河市30%以上的村有了集体收入,其中村集体固定资产超亿元的有8个、超1000万元的有15个,年集体收入突破1000万元的有9个、突破20万元的有83个、突破5万元的有188个、5万元以下3万元以上的有12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