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老漂族中的异乡老人:家人在哪 家就在哪(图)

02.11.2015  14:11

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会让一些老人不适应。

带娃成为一些老人的日常活动之一。

在珠三角,有这么一批老人,他们从各地跟着孩子来到异乡生活,不同生活习惯,不同的朋友圈,甚至不同的方言,不同的口味,让他们跟这个地方格格不入,但是,儿孙的需要又将他们牢牢拴在这片土地上,回乡总是遥遥无期。而当他们有空回到老家时,又会发现老家已经物是人非,找不回故乡的感觉。

在珠三角,这些老人有很多共同的名字:“老漂族”、“候鸟老人”、“失乡老人”,他们类似的故事,正在这片土地上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

亲情故事

故事1

回去又来的异乡老人

去高铁站的路上,李荣和儿子在车上差点又吵了。“我这边在惩罚他,你们那边又做好人,这还怎么教?”开车的儿子,头也不回。后视镜里,李荣在悄悄地抹泪。

李荣的孙子今年4岁多,孙子出生前半年,李荣和老伴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老家,来到东莞,住进了儿子的小区。他经常睡不着,吃不惯,想回老家。老伴和儿子“”过他好几回。10月20日,儿子终于答应“”他回家,不知道这次回家,李荣一个人能住多久。李荣天没亮就起来收拾好了。出门的时候,孙子还调皮地招手,他不知道爷爷要回老家了。

在东莞,李荣这样的“老漂族”数以万计,离开熟悉的土地和社会关系,他们在陌生的小区永远是异乡人。而故乡也正离他们越来越远。

离乡1800公里的团聚

李荣的老家在江苏海边一个县级市,李荣和老伴王金花做了一辈子农民。

李荣有一双儿女,儿子叫李平,大学毕业后就在深圳工作,5年前跳槽到东莞。儿子是李荣的骄傲。李平到东莞后,买房、买车、结婚。那时,他隔三差五地就给父母打电话,让他们过来住,李荣和老伴没答应。

2010年底,李平的妻子怀孕,孙子出生前半年,王金花来莞照料,孙子出生后,李荣也来了。一家人在离家1800公里的东莞团聚了。那一年他59岁。

心里总是像猫在抓

刚到陌生地方的兴奋,在几个月后剩下的就是无聊。李荣想起在老家时,打点散工,几个工友一起干活、吹吹牛皮;中午、晚上回到家,海边的小海鲜味道真不错。

李荣不怎么会讲普通话,乡音很重。推着孙子在小区散步,别人问他,他能听懂,但别人常常不知道他在说什么。这让李荣很沮丧。他不敢在家里抽烟。儿子不抽烟,烟味都不喜欢闻;他也怕熏到孙子,抽烟时就下楼。

东莞没有他喜欢吃的“小海鲜”。吃饭时,他常常是鱼也不吃,虾也不吃,肉也不吃,青菜也不吃。儿子很快吃完饭离桌,他去冰箱拿出腐乳,用筷子夹出几块下饭。

李荣待不住了,心里像是猫在抓一样,他想回老家。

还是到这边来吧,行吗

李平和姐姐商量了几回,答应让父亲回去了。李荣连夜收拾了衣服,兴奋得像是第二天要去春游的孩子。飞机两个小时就把李荣送回了老家,姐姐等在机场了。

电话里,李荣的心情明显好了。女儿常常买菜来,抽烟没人管了,关键是回到熟悉的家,李荣很开心。一个月后,李平打来电话:“我给你买机票,还是到这边来吧,行吗?”李平说,“父亲一个人在家里,没人给他做饭;年纪大了,地不种了,找人聊天,人家都忙着干活。时间长了,他在老家也没意思。

李荣又回东莞了,推着孙子出去,小区的老人热情地打招呼,“回了趟老家,又来了?”小区里很多老人也是回了老家又来。

李平给父亲订了份报纸,又买了些书,“你要有点事情做,读读报、看看书,否则肯定无聊。”他跟父亲说。

孙子长大,还能陪多久

李荣这样“回去又回来”了好几回,李平也慢慢地习惯了。孙子一天天长大,会爬了,会走了,会跑了,要买画笔了,要买气球了,要吹泡泡了……孙子给爷爷“安排”了很多事。

两个老人很宠孙子,舍不得打骂。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李平和父母意见多了起来。去年9月,三岁半的孙子可以上幼儿园了。王金花和李荣打算等孙子适应后就回老家。李荣还帮儿子算起了一本账,“我们在这里要吃要喝,你们开销也不小,回老家干点活挣点钱,一进一出,不少钱呢”。李平很生气,“这么大年纪了,挣钱有什么用?难道怕我不给你们养老?

教育问题常引发矛盾

孙子上幼儿园后常感冒,有时得在家休息,李荣和老伴不放心,没再提回家。

在东莞陪伴孙子的这四年里,李荣的老母亲过世了,老丈人也过世了。孙子很调皮,似乎到了童年的逆反期,老人和儿子、儿媳的争吵都是围绕着孩子的教育问题。

10月18日,姐姐给李平打电话,她的家公有个活想找个老头一起做,去一个新建的小区看管一下花草,10月20日清晨,李平开车送父亲去了虎门高铁站。

送走父亲,李平想,新建小区很快会有人入住,会有专门的绿化工,到时父亲怎么办?

故事2

做“思想工作”的阿姨

今年60岁的章芬阿姨(化名)退休刚五年,因为要帮女儿带孩子,退休后有3年几乎全是在深圳度过的。曾经是县妇联干部的章阿姨,如今在小区里颇有名气,因为她爱给新来小区的老人们做“思想工作”,帮助新邻居接受新环境。她最爱说的一句话是:“家人在哪,家就在哪!

章阿姨住在福田区益田花园。她退休前是粤西某县的妇联干部,熟悉给人“做思想工作”。章阿姨说,思想工作其实就是说服和劝解。章阿姨向记者吐露了自己三年来的心路历程。

自从女儿生了小外孙后,章阿姨就一直在深圳帮忙带孩子。深圳的生活让章阿姨很不习惯,比如年轻人带孩子一睡就睡到九点、十点,而自己六点就会起来打扫;年轻人动不动就下馆子,但她总觉得外面做的菜总是又咸又不健康。每次跟年轻人拌嘴,章阿姨最爱说一句“我明天就回老家去”。

开始,章阿姨总觉得自己是个失乡的老人,离开老家,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家人那么近,但家乡却那么远。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章阿姨的观念渐渐变了。今年小外孙上幼儿园了,章阿姨空闲时间多了,她终于有大段时间回老家了,今年9月,章阿姨原打算回老家住上一段时间,但只待了不到一周就又回到了深圳。一方面她惦记着深圳的小外孙,另一方面,老家也不是她想象的老家了,很多老朋友也离乡去跟子女住了,新城区的开发也让老城市变化特别大。

章阿姨说:“我和老伴在家里,每天也就看电视,看了几天,觉得特无聊,到医院做完体检,拿到结果,就又回深圳了。经过这次,我也明白了,其实哪里都一样,家人在哪里,家就在那里!”章阿姨已经不知不觉中习惯了深圳的生活,深圳绿化好,哪里都可以锻炼,坐公交哪都可以去……如今,章阿姨常用自己的经历来开导小区里新搬来的老头老太们。

提起失乡老人,章阿姨觉得来深圳的老人,可以说都是失乡了,但又可以更进一步,因为“家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家乡就在哪里。

重点关注

如何帮助“失乡老人”?

专家:老人调整心态最重要

深圳市金天健康心理咨询教育研究院院长金天认为,老人普遍愿意享受家庭的温情,但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得子女不能常伴老人左右,而每逢佳节,老人被关爱的欲望若得不到满足就会陷入伤感、抑郁。

因此,除了建议子女多在精神上关注老人,金天还提出建议,老人也应主动调整心态,培养爱好,养养宠物种种花,开拓社交圈。此外,金天建议社工、青少年到养老院多看望老人,并常态化,“很多地方有老人活动站,闲暇时间可以到活动站休闲娱乐。

记者了解到,在深圳,政府已经推行居家养老服务多年,通过政府埋单的方式给老人提供一些服务消费券,由老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向社会机构购买服务。

记者从居家养老机构了解到,他们提供的服务包括生活照料、操持家政、陪伴老人、老人调养、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具体收费从一小时15元到30元不等。

如今,这种服务在珠三角很多城市都已经逐渐铺开。

另一方面,对老人的关怀,还离不开整个社会的环境和氛围。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各地都有不少企业和机构会定期举行一些关爱老人的活动,各界慰问老人的活动也很频繁。值得一提的是,有企业还举行过老人拍婚纱活动,引起了非常高的社会关注,也让老人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文/记者汪万里、王纳 图/记者轩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