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阳“新型农民”成为体面职业

17.07.2014  14:54

小暑小禾黄,大暑满田光。南方早稻临近收获。日前,湖南省衡阳县西渡镇颜卫杰早早起来,赶到田里查看稻子长势。“今年早稻长势好,我估摸这一季收入能有10多万元。”

“我是职业农民。”颜卫杰自豪地说。农村长大的颜卫杰,为了摆脱“农民”的身份,早在多年前就和千百万打工大军一样,离开家到大城市打拼。两年前,他的想法变了。“农村政策好了,我发现种田的前途不错。”于是他关闭了在广东的服装原料加工厂,回乡办起家庭农场。去年,通过土地流转,颜卫杰租赁了300亩耕地、150亩水塘。一年下来,农场初具规模,总产值超过了100万元,农场收入近20万元。

记者走访了另一位新型农业经营者——刘准。2009年,他放弃广州的鞋业生意,回乡创业种田。“以前做农民,收入低,活儿又脏又累,被人看不起,所以宁愿出去打工做生意,但现在不一样了。”如今,刘准不仅流转了3000多亩田种水稻,还带动了一群以前不愿种田的人回乡种田。“我们种田实现了机械化,活儿不累不脏,我一年收入能有几十万元,生活环境比城里还好,这也算是一种体面的生活吧!”他说。

近年来,在湖南省的农业大市衡阳,家庭农场主、职业农民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方兴未艾,正在悄然改变着几千年来的传统农耕模式,为农村带来新的气象。

衡阳县农经局局长许亚平告诉记者,一提起农民,很多人就想到“累、脏、穷”,年轻人都不愿意干农活,种田的人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当地落实中央扶持政策,加快土地流转,培育了像颜卫杰、刘准这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些人通过适度规模经营,机械耕作,成了与传统农民不同的“职业农民”,一年收入二三十万元,过上了“体面”的生活。

近年来,衡阳的土地流转明显加速,目前有三成的土地集中到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手中。为推动土地有序流转、保障各方利益,衡阳各地积极探索,出现了“确权确股不确地”“确权确利不确地”等多种流转模式。

  此外,随着规模经营兴起,各类农业服务类组织蓬勃兴起,他们出售各种“服务”,包括机耕、机插、机收、育秧、测土配肥、病虫害防治等,新型经营主体可以任意购买其中一项或几项,也可以购买全程式“套餐”。 

 

责任编辑:付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