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台开山鼻祖魏文彬:“放得下”和“放不下”
“中国电视巨人”魏文彬
车子停在了一幢小洋楼前。 一进门,魏文彬坐在客厅的沙发一角,悠然地抽着烟。相比8年前采访时,他显得精神、轻盈,似乎越发年轻了。这是运动锻炼的成果――现在的他,每天7点左右起床,锻炼身体,看看书,写写字,遛遛狗,有时会会客。
客厅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孩子们的可爱照片。屋后的小院子里,有秋千、滑滑梯,还有一只体型巨大、热情到随时可以把人扑倒的狗,名叫“刀刀”。
这位电视湘军的开创者、“中国电视巨人”(外媒语),已迈入平静、恬淡的人生阶段。自2008年从湖南广电一把手的位置上退下来后,他在省委的安排下到湖南省政协当副主席。不久后,他也将正式卸去这一“过渡性官职”。
年轻的秘书称他为“魏主席”。在不远处那幢H型的湖南广电大楼里,员工们一提起他,仍然习惯叫“老板”。
“放得下”和“放不下”
一个轰轰烈烈数十载、习惯浓墨重彩书写人生的事业强人,能安于这样平淡的小日子么?
“需要调整。”魏文彬的回答出乎意料的坦率,不讳言最初的“不适”。2008年离开后,他用了一年多时间来调适。“现在让我回到当年的状态,我已经回不去了。”
已过耳顺之年,他说自己看待世界和社会淡然多了――“即使有一些事情,你没有去做,或者没有做到,也不会有太大的遗憾。上了年纪后,最大的不同就是很淡然,很坦然,不会纠结于个人的一些什么事情上。”
“这就是规律。人类社会就是一茬又一茬、一代又一代地新陈代谢。我过去在广电里经常会说这句话――‘年轻人容易相信假的,老年人容易怀疑真的。’”
“当然,这份激情还在,忧思还在。”他的语气忽然加重,慢慢地,又缓了下来。“到我这个年纪,会想得更深一些、更透一些。但你要少说。(心)还是会挂着,但一般不说,你要相信人类是进化的,一代更比一代强。是到了该放手的时候了。”
在湖南广电大楼的大厅里,任何一个外来者都会感受到“老魏”的气息。在近距离研究“电视湘军”的著作里,从黄晓阳到杨晓凌,都写下类似感受的句子。
作为打下江山的“开山鼻祖”,魏文彬很清楚自己在湖南广电的地位和影响力,以及这种“话语影响力”可能会给他的继任者带来或正或负的效应。
湖南卫视著名主持人汪涵曾和他打趣:“老板,你实际上是广电的‘爷爷’了,现在已是儿孙满堂了。”
“放是一种境界。”魏文彬停顿了片刻,又重复这6个字。“你老是絮絮叨叨地讲,让后来人怎么放手去干呢?”
2008年,原湖南广电“二号人物”欧阳常林接替魏文彬的位置。2013年1月,同样到了“60岁大限”的欧阳常林卸任,吕焕斌接棒。两任“接班人”,都是他在当厅长时从普通科级干部一手提拔和带教出来的得力干将。
魏文彬认为自己“是一个很幸福的人”,因为“我对他们的了解,一点不亚于对我自己儿子的了解”。他做了一个类比:1993年他刚当上厅长时,他的大儿子才十几岁,“现在,他都是35岁的人了。所以,我现在有第三代了。”
2013年,湖南卫视创下了新的历史纪录――全年广告创收突破60亿关口,甩开其他地方卫视“第二梯队”足有二十多个亿。其中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成为大江南北的热议话题。到年底,台里举办年度庆功大会。作为老领导,魏文彬照例被邀请出席,并事先答应做公开讲话。
在表彰大会上,一线员工、各部门代表、台里领导轮番发言。等到最后,魏文彬也没有开口。他的“沉默”引发了许多议论――大家用手机发微信,猜测、分析“为什么老板今天不讲话”。
会后,他对台里一位相识几十年的老朋友说:你应该知道为什么我不讲话。“我不讲,是因为你们会开得很好,我非常放心。”话毕,两人哈哈一笑。
这一年是湖南广电这艘大船驶过“险滩”后一次力量的迸发。
2012年年初,在“限娱令”和对策失误等多重因素的打击,常年居地方卫视榜首的湖南卫视突然收视率连续下滑。一个礼拜,两个礼拜,一个月。到4月份,江苏卫视开始接手领跑。5月底,芒果台只能排在东方、山东卫视之后,以第6名垫底。
广电大楼里,恐慌情绪开始滋长,蔓延。人心开始浮动,一些业务骨干已另做打算,私下在寻找新的去处。
魏文彬也很焦虑。尽管人不在广电大楼里,他对一楼大厅里那块滚动播出全国电视节目收视率排名的大屏幕了如指掌。到5月中旬,领导班子成员欧阳常林、张华立都坐不住了。他们一边研究、调整原本针对广电总局“限娱令”的策略,一边请出老领导,希望他能给员工们讲两句话。
“我一般不说。你说到这种情况,我说不说呢?”魏文彬反问我。
2012年6月4日,在这次名为“湖南卫视品牌创新研讨会”的会议上,魏文彬面对几百名中层以上业务骨干做了一次讲话。和过去一样,他没有稿子,即兴说了一个多小时。
这位擅长画面语言的老电视人给我再现了当时场景。他眼光一扫,底下都是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这些人还在,没有走。从他们的眼神里,我看到精气神还在,心就放下来了。”
“我说没关系,我相信可以拉回来,允许你们下滑一个月、两个月,3个月都没关系,但不能超过半年。如果超过半年了,就是‘沉舟侧畔千帆过’,‘千帆’就从我们面前过去了。”随后,他分析了这场危机的根源、湖南广电的现状和出路。
当天晚上,台里许多人向参加会议的业务骨干们打听――老板到底讲了什么?
迷信个人魔力的人也许会说,“老板”在这幢大楼里确实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他这番讲话后,湖南卫视的收视率开始回升,一周后又杀回全国地方卫视台收视排名第一第二的位置。
当年7月,湖南卫视推出新的改版方案,包括取消晚“双剧场”策略,把金鹰剧场时间前移至黄金档,重新打造晚间档的娱乐节目。为了止住人才流失,他们又推出一项市场化的新举措:允许优秀的制片人和节目制作团队成立工作室,可以为其他电视台或者视频网站策划制作节目。
经历上半年两个多月的低谷,湖南卫视在2012年仍然保住了“江湖老大”的地位,如他们对外宣称的那样――“连续11年保持省级卫视收视和创收第一”。
他深深吐了一口烟,如此总结自己的拿捏:“一般情况下,我不会去讲,到了非常重要的情况,我可能会去讲。但是,有一些非常重要的,你不叫我讲,我也会去讲。”
一定要讲
客厅里,有一台近60寸的大屏幕液晶电视。正对电视墙的长沙发上,男主人有一个自己感觉最舒坦的“角落”。每天,他都要坐在那里,花上一两个小时来研究电视节目,从湖南卫视、央视,到江浙沪等省级卫视。
在厅长任上,魏文彬忙于推动一轮又一轮的体制改革,处心积虑地谋求可能的突破路径,并无多少精力来关注这些微观层面的节目策划与制作。“现在,我就是一个电视观众,当然比过去更超脱、更客观一点了。”
2013年,湖南卫视先后推出两档收视大热的节目――《我是歌手》和《爸爸去哪儿》。两档节目的策划制作团队,都被魏文彬叫到家里开过研讨会。
看完头两期《爸爸去哪儿》后,魏文彬把制片人、导演谢涤葵和电视剧频道总监潘礼平叫到家中,因为“我一辈子就搞这个事,一看就觉得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谢涤葵曾担任过《晚间新闻》、《变形计》的制片和导演,算是正宗的“湘军子弟”。他母亲是湖南电视台的老员工,已退休,曾和魏文彬共事多年。两家曾住同一幢家属楼的上下层。儿时,谢涤葵迎面碰到魏文彬,会叫一声“魏叔叔”,再后来就成了“魏台长”。
在谢涤葵的记忆中,一年前的那次客厅研讨会探讨得很深入。
“他(魏文彬)说了他的担心:节目过了几期后,大家会不会感到审美疲劳?里头没有比赛设置,光靠几个萌娃、明星爸爸是不是能撑得起来?他提了很多建议,包括节目走向,去哪儿也是个问题。他也帮我们总结了前两期的经验――譬如为什么要选4到6岁之间的小孩子。也提出了很多深入的探讨。”
谢涤葵说,这些“担心”和制作团队的忧虑不谋而合。“当时他已经敏锐地看到:节目的最大亮点不是明星爸爸,而是小孩子。他特别提醒我们,要让这些萌娃在节目中逐渐塑造起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特点。”之后,制片团队在设计情节时,都尽量让孩子们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后来,我们就把节目的重心慢慢转向人物关系的递进、性格的展开,或是比较大的悬念,让观众关注到每一个人的个性,喜欢上这5对父子(女)。让这10个人成为收视的关键。”
责任编辑:李佩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