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合作 共创中德制造业美好明天
5月13日,2015智能制造国际会议在京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做题为《合作共创中德制造业的美好明天》的主旨报告时指出,“这次会议把主题确定为‘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非常富有时代气息,也很契合当前中德两国合作的重点与实际,必将对促进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发挥积极作用。”
从战略异同处寻找合作点
当前,全球正出现以信息网络、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2013年,德国提出了工业4.0战略,去年以来中国政府也组织力量编制了《中国制造2025》。对于中国来说,这是第一次从国家战略层面描绘了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
2014年10月,中德两国签署《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宣布两国将开展工业4.0合作,共同应对新一轮技术变革的挑战。德国在推动实施工业4.0战略过程中,国家的顶层设计、对产业标准的重视、采取的开放式体系结构以及对人才培养的强化,都值得中国借鉴。
苗圩认为,要通过比较分析《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这两个战略的共同之处和各自特点,寻找双方可能的合作点,让这两个战略成为促进两国产业合作的强大力量。
先从共同点看,中德两国的新战略具有相同的战略使命和核心理念。
在使命层面,都是为了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应该说都是希望通过各自战略的实施,在新一轮全球制造业的分工和竞争中抢得先机,发挥各自优势,寻求更大发展空间。在理念层面,都是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德国工业4.0着眼高端装备,提出建设信息物理系统,并积极布局智能工厂,推进智能生产。《中国制造2025》提出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的产业生态体系和新型制造模式。
再从不同点看,中德两国新战略无论是发展基础、产业阶段,还是战略任务都具有各自特点。
在发展基础方面,德国是世界制造业强国和领先的工业制成品出口大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美国和日本,树立了德国制造的品牌形象。我国是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与德国相比,无论是研发投入还是技术水平,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品牌形象,都存在较大差距,发展基础相对薄弱。
在产业阶段方面,德国工业4.0是在顺利完成工业1.0、工业2.0,基本完成工业3.0之后,提出的发展战略,是自然的串联式发展。中国制造业尚处于工业2.0和工业3.0并行发展的阶段,必须走工业2.0补课、工业3.0普及、工业4.0示范的并联式发展道路,所以我国的任务就比德国实现工业4.0更加复杂、更加艰巨。
在战略任务方面,德国工业4.0就是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制定的措施,主要聚焦制造业的高端产业和高端环节。《中国制造2025》不是专门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制定的规划,是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整体谋划,不仅要提出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路径和措施,还要加大对量大面广的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力度,同时还要解决制造业创新能力、产品质量、工业基础等一系列阶段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六点建议深化合作
最后,苗圩在如何加强双方深化合作方面提出六点建议。
一是启动政府指导下的对话机制。中德双方推选的对话牵头单位分别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和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双方应就对话机制的框架、合作的方向和思路,以及行动计划等问题交换意见,并邀请两国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科研院所广泛参加。
二是开展战略研究合作。支持双方在对话机制下共同开展相关前瞻性、战略性课题研究,探讨全球制造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双方在未来发展目标、实现路径上的共识和差异,寻求双方在先进制造业发展、传统产业改造、绿色低碳工业以及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合作机会。2015年,双方可联合开展“智能制造——新一轮全球制造业变革”课题研究,政府给予支持和资助,在课题研究完成后,公开发布研究成果,引导两国及全球制造业的变革创新。
三是加强标准化合作。中德双方将继续加强中德标准化合作委员会框架下的现有合作,在智能制造领域组织双方的协会、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对话交流,推进标准化合作,制定一批通用标准并向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推广,并努力形成国际标准。2015年,重点是推进中国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工作组与德国工业4.0标准化组织,在标准体系和重点标准研究等方面加强交流,明确下一步标准化合作的重点领域和工作计划。
四是开展试点示范及经验交流。双方在对话机制下,推动政府指导部门间实现信息共享和机会分享,为中德智能制造合作创造良好的条件。要发挥中德各自的优势,推动在智能工厂、智能车间等领域的示范推广。同时,积极鼓励中德企业参与现有政策框架下的试点示范项目,开展经验交流。2015年,重点在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化生产服务等领域,开展企业试点示范和经验交流。
五是加强人员交流培训。利用政府互访、行业对接、学术交流、展会论坛等契机,推动中德智能制造领域相关政策制定者、企业管理者和科技人员加强交流。支持开展培训和人员交流项目,重点研讨德国双元制职业人才培养模式,试点中德联合办学方式,为智能制造领域的发展提供人才储备。2015年,推动智能制造纳入中德新一轮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培训项目的重点支持领域。
六是共建产业示范园区。充分利用现有的中德产业园区等基础,吸引中德企业入园发展,促进企业间交流、增进相互了解、提供合作平台。2015年,将重点支持弗劳恩霍夫协会与广东省揭阳市按照工业4.0标准共建中德金属生态城,支持沈阳市建设中德高端装备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