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顺利闭幕
2015年4月7日上午,由河南省文化厅、周口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中原古韵——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在淮阳县羲皇文化广场顺利闭幕,河南省13个省级以上非遗项目集中演出。此次淮阳展演活动历时一月,以11个省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表演类项目为主,主要表演形式有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曲艺等,展演分6场,共有2个联合国项目、22个国家级项目、10个省级项目、22个市县级项目参加展示活动。当天的活动不仅给第六届中原古韵—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划上了句号,也标志着河南省“红红火火过大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活动”圆满收官。
2015年1月5日,河南省文化厅下发了《河南省文化厅关于举办“红红火火过大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活动”的通知》。在文化厅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河南省各地利用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精心策划,创新方式,举办了以“红红火火过大年”为主题的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活动亮点多,形式多样:
利用民间民俗文化节、庙会等,组织龙舞、狮舞、抬阁、秧歌、高跷等群众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展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富有传统节日韵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
组织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尤其是与春节相关联的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积极开展、参与春节期间的文化活动,深入开展文化下乡活动,让基层人民群众在节日的喜庆氛围中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利用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传习所以及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
邀请专家和代表性传承人举行春节文化讲座,引导人们深入了解和正确把握春节传统习俗,不断丰富传统节日的内容和形式。
期间,中原古韵——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鹤壁民俗文化节、宝丰马街书会等河南省三大品牌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可以说掀起了“红红火火过大年活动”的高潮。经过精心组织、认真筹备,第六届“中原古韵——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共邀请陕西、河北、江苏、安徽、新疆等省地方特色浓郁的项目参与,可以说是11省非遗项目的大联欢。除了动态展演,活动还利用淮阳陈楚古街进行非遗手工技艺类项目集中展示,展演、展示现场人头攒动,人们热情高涨,不仅欣赏到气势恢宏的动态展演,还与静态非遗项目零距离接触,进一步感受到中原传统文化的魅力;在鹤壁市浚县伾浮路,优美婉转的大平调、别具一格的九流渡添仓祭祀舞蹈、扣人心弦的社火武术太极扇等诸多非遗节目精彩纷呈,台下掌声雷动,叫好声不断。除了动态展演,静态展示天津杨柳青年画、开封木版年画、郑州糖版画、濮阳刀书、南阳烙画、麦秆画、北京景泰蓝、苏州刺绣、徐州汝瓷等民间手工艺品以及奇石珍玩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看,久久不愿离去;在马街书会的田间地头,纵然是狂风大作,尘土飞扬,也丝毫影响不了曲艺人的那份热情与执着,书场内外,吹拉弹唱之声不绝入耳,处处叫好声、欢呼声,艺人们负鼓携琴,一二结伴,三五为组,在河坡处、山岗上、麦地里、小路旁摆下阵势,使出浑身解数,尽情展示毕生所学。听者走走停停,这听一曲,那听一段,开心听,会心笑,尽情感受曲艺的独特魅力。
除了三大活动,其他地市的活动也是各具特色,亮点纷呈。在开封市“挂红灯闹元宵”正月十五民俗展演现场,汴绣、朱仙镇木版年画、宋室风筝、宋词乐舞、撂石锁、开封盘鼓、二鬼摔跤、旱船、抖空竹等民俗项目的展示展演,结合猜灯谜活动,非遗传承人与开封群众一起,欢度元宵佳节。在焦作市东方红广场“焦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展”及“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宣传展”展板前,参观展览的观众络绎不绝,纷纷表示这样的传统文化宣传展示活动越多越好,不仅能够了解到更多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还大大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非遗保护意识。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春节文化活动为中原人民营造出了红红火火、和谐吉祥的节日氛围,一些极具传统文化特色和中原古风神韵的非遗项目经过不断的保护传承,重新焕发出璀璨的光芒,为老百姓献上了原汁原味的文化大餐。2015年“红红火火过大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极富特色,充分彰显了我省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多家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争相采访报道,广大人民津津乐道,营造了全民尊重、热爱、参与非遗保护的良好氛围,大力弘扬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掘和利用了与春节相关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满足了各地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了中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