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淮滨县教体局充分发挥教育强民、技能富民、资助惠民的作用,以提升贫困村基础教育水平、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就学、帮扶贫困群众实现稳步脱贫为首要工作任务,以倾斜支持贫困村发展教育、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开展贫困生职业学历教育为主要工作措施,逐步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加快贫困农户脱贫致富步伐,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实施项目牵动,改善办学条件。全县97个扶贫村中,拟迁建学校1所、中心小学13所、一般小学7所、教学点65个、无学校村11个。在安排维改资金644万元消除危房、危墙、危厕的基础上,通过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工程,安排资金1353.57万元用于贫困村学校硬件建设,在保证教育资源不浪费的前提下,优先保障贫困村教学点的教学实际需求,重点将54个贫困村学校打造成为精品校园,对校园绿化、美化、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安排资金66万元用于布局调整后教学点附设幼儿园,重点支持贫困村发展学前教育。
二是实施“双千”工程,开展结对帮扶。组织全县教育系统开展千名干部与千名贫困户子女结对帮扶工作,动员教体局机关、二级机构全体工作人员,县、乡镇直学校副主任级以上干部和村级学校校长等1000名教育干部,结合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实际困难程度,在全县选出1000名最困难的建档立卡贫困生,每名干部帮扶一名建档立卡学生,结对帮扶一包到底。帮扶干部对帮扶对象建立长期就读助学计划,联系相关部门落实建档立卡助学措施,确保帮扶对象顺利完成各学段学业。每名帮扶干部在给予结对帮扶对象一定的资金和物资支持的同时,还给予帮扶对象在学习、生活上的关怀,做帮扶对象的良师益友,做到帮扶育人。
三是落实资助政策,开展爱心救助。全面落实国家各类资助政策,按照程序和标准发放学前教育资助金、义务教育生贫困家庭寄宿生补助生活费、普通高中困难学生助学金和中职生免学费及助学金,保障每个贫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积极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2016年秋季共办理贷款2564笔,贷款金额2068.14万元。8月25日,在淮滨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的统一协调下,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脱贫攻坚圆梦大学”捐资助学活动,共筹集善款80多万元,圆了157名品学兼优的寒门学子大学梦。淮滨县教体局还依托“慈善一日捐”活动,倡导全县师生开展爱心捐款30万元左右,全部用于贫困生资助。在寄宿制学校,开设爱心窗口,为建档立卡的贫困生提供质优价廉的饭菜,让贫困生吃好、吃饱,安心学习,健康成长。
四是加强师资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实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计划,2016年新招聘的小学特岗教师集中向贫困地区学校倾斜,并选派37名城区学校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完善乡镇协作区教研工作机制,促进乡镇内农村小学教师实现研训一体,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小学教师培养与补充的长效机制,落实农村教师各项待遇,逐步解决农村学校尤其是贫困村学校青年教师进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问题。
五是强化技能培训,助力产业脱贫。发挥县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主力军和职业培训主阵地作用,在引导贫困家庭子女积极就读职业学校的同时,面向贫困人口,整合农发、农业、人社等部门的培训资源,开展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农村电商培训、弱筋小麦、杂交水稻种植、特种水产品养殖种植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并在中职学校开设在校生精准扶贫培训班,帮助贫困人口实现靠技能脱贫。
六是强化党建引领,推进驻村扶贫。淮滨县教体局驻芦集乡董空村扶贫工作队结合村情实际,以“对症下药”式扶贫为抓手,强化党建引领,开展软弱涣散村的治理,实施转移就业,拓宽农村贫困劳动力进城务工渠道,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促进农户技术增收,开展产业扶持,积极引导村民与昌佳合作社合作,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对贫困户进行技术指导,为各户购买种植保险,帮助解决小额贴息贷款,发展种植养殖特色产业,实现产业脱贫。驻村扶贫工作先后获得县级扶贫示范村考评第一名、第一书记考核第一名的好成绩,软弱涣散村治理工作得到市委组织部的高度评价,驻村扶贫总体工作受到省考评组的充分肯定。
(淮滨县教体局 刘剑锋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