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粮食生产成本及收益分析

08.12.2015  16:35

淇县耕地面积37万亩,每年粮食(小麦和玉米)种植面积达31万多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5%以上,粮食种植已成为淇县农业种植的主导产业,为全面了解淇县粮食种植生产成本和收益状况,为政府部门提供相关信息服务,淇县统计局农调队按照省统计局的统一安排,共抽取3个乡镇的3个行政村共15个农户,从小麦种植开始到玉米收获完毕,进行周期为1年的调查记账工作,现就一年来种植粮食生产成本和收益状况分析如下。

一、 粮食种植生产成本调查基本情况

2015年淇县粮食种植生产成本调查共调查1个丘陵村和2个平原村,15个农户,被调查户耕地面积108.9亩,人口69人,其中劳动力45人。

二、 粮食种植生产成本状况

粮食种植生产成本主要包括物质投入、生产服务支出和人工成本。2015年淇县亩均生产总成本共计1228.1元,其中:物质费用402.2元、生产服务支出349.0元、人工成本476.9元,其具体项目为:

(一)物质投入亩均402.2元。其中:亩均用种子数量19.4公斤,88.2元;化肥108.9公斤,266.0元;农药及其他费用48.0元。

(二)生产服务支出亩均348.9元。其中机耕费用106.3元;机播费用33.2元;机收费用93.1元;排灌费用116.4元。

(三)人工成本476.9元。亩均用工5.6天,平均每天雇工按照85元计算。

三、 粮食种植亩均收益情况

按2015年3个调查点小麦平均亩产547.3公斤和玉米平均亩产621.2公斤及小麦和玉米平均出售价每公斤2.36元和1.7元计算,2015年种植小麦和玉米每亩产值为2347.3元,扣除物质投入、生产服务支出、人工成本后,亩均净收益是1119.2元。

四、 2010 年以来生产成本比较

      2015年比2010年亩均粮食生产成本增加397元,增长47.8%,年均增长8.1%。其中:(一)物质费用2015年比2010年亩均增加 113元,增长39.1%,年均增长6.8%;(二)生产服务2015年比2010年亩均增加176元,增长101.7%,年均增长15.1%。(三)人工成本2015年比2010年亩均增加108元,增长29.3%,年均增长5.3%。(看下表)

2010年--2015年粮食生产成本对比表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生产成本

831

1034

1127

1149

1245

1228

(一)物质费用

289

339

408.5

406.4

402.1

402.2

其中:种子

60.5

72

85

96.2

93.8

88.2

化肥

198

248

299

286.8

272.4

266

农药

29.5

20

24.4

23.4

35.3

48

(二)生产服务

173

287

313.5

361.1

361.2

348.9

其中:机耕

42.3

76

97.6

122.5

110.8

106.3

机播

13.6

14

17.3

18.9

30.3

33.2

机收

39.9

50

78.9

112.1

102

93.1

排灌

77

147

108.2

102

115.9

116.4

(三)人工成本

369

408

404.8

381.6

481.3

476.9

标准用工天数

9.1

8.1

6.7

5.9

6

5.6

劳动日工价

41

50

60

65

80

85

     

      图一是2010-2015年物质费用中的种子、化肥、农药费用折线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5年来各项费用都在增加,原因一是价格的上涨二是使用数量的增加。从未来农业发展趋势来讲,种子、化肥、农药在使用数量上应该是下降趋势。

      图二是2010-2015年生产服务费用支出,包括机耕、机播、机收和排灌费用。从图中可以看出,机耕和机收费用同步增减,机播费用缓慢增长,排灌费用忽高忽低,排灌费用的高低与当年天气有关,风调雨顺费用就低。

      图三是2010-2015年每亩标准用工天数和劳动日工价。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每耕种一亩地标准用工天数在不断下降,而劳动力日工价却明显增长,5年翻了一番。

五、2010年以来种粮产值和收益情况

2014年淇县粮食总产实现11连增,2015年有望实现12连增,粮食丰收的同时,粮食价格也不断攀升,种粮产值也随之增加。2015年每种植一亩粮食获收入2347元,比2010年增加677元,增长40.5%,年均增长7.0%。

从收益来看,2015年每种植一亩粮食获纯收益1119元,比2010年增加280元,增长33.4%,年均增长5.9%。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2015年玉米收购价格下降,农民每亩收入比2014年少310元左右。

种粮产值收益表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小麦

玉米

小麦

玉米

小麦

玉米

小麦

玉米

小麦

玉米

小麦

玉米

单产(公斤)

435

489

467

516

473

610

455

612

544

620

547

621

价格(元)

1.76

1.85

1.88

2.09

2.04

2.06

2.24

2.1

2.36

2.2

2.36

1.7

产值(元)

766

904

878

1078

965

1257

1019

1285

1284

1364

1291

1056

产值合计(元)

1670

1956

2222

2304

2648

2347

成本合计(元)

831

1034

1127

1149

1245

1228

亩均收益(元)

839

922

1095

1155

1403

1119

      六、新常态下,增加种地效益的几点建议

    (一)要继续稳定粮食价格

在种粮收益中,粮食价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据测算,以目前种植每亩小麦和玉米为例,在其它因素不变的前提下,每公斤收购价格若提高或降低0.1元,那么小麦和玉米每亩收益就分别增加或减少约100元。因此,合理的粮食收购价格不仅是种粮农民收益的基本保障,而且也是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二)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切实稳定农资价格

近几年来,化肥、农药、农膜、种子、农用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出现持续上涨态势,农业投入品的上涨直接引起粮食生产成本的增加,抵消了种粮补贴和粮食价格上涨等给农民带来的收入,造成农民收益减少或者增产不增收。据统计调查数据显示,2010-2015年淇县种粮产值年均增长7.0%,因种粮成本年均增长8.1%使得收益年均仅为5.9%。因此,要尽快建立农资生产经营的长效监督机制,健全农资服务体系,加强对农资市场的价格监管力度,稳定农资价格,对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农田水利设施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今年我县发生严重旱情的情况下,其作用就更加突出。目前我县很多地方特别是山丘地区的农田水利存在着设施老化、质量较差、毁坏严重、投入不足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所以,继续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今后各级政府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任务。

(四)全面普及推广农业科学实用技术

      目前我县部分农民还存在盲目投入导致资源浪费现象。如调查中发现一些农户播种小麦时怕小麦出苗率低,超大量播种;还有一些农民在播种时盲目超标准施肥,最终造成旺长,破坏土壤结构等不良后果。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农作物亩均化肥用量21.9公斤,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每亩8公斤),是美国的2.6倍,欧盟的2.5倍,淇县的化肥使用量更高。化肥、农药的不科学施用,让我们一面收获,一面付出代价。过量施用化肥既造成农业面污染,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又增加农业生产成本。我国已提出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目标,因此建议要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培训的力度,通过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指导农民科学下种、合理施肥、安全用药,逐渐克服大播量、大肥量和滥用药的不良习惯,最大限度的降低种地成本,增加种植效益,实现节能增效。

    (五)调整种植结构,转变种植方式

一是建立土地流转平台,规范土地流转程序,提高土地利用率。各乡镇要建立土地流转档案和平台,给愿意土地流转者提供信息服务,并统一规范土地流转程序,签订合法有效合同,避免因土地流转形成新的纠纷。增加规模种植户比重,在农村经济发展的现阶段,粮食规模经营和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相比,确能获得较高的收益,据全省对种粮大户调查结果来看,规模经营亩均生产收益高出散户100多元,所以规模化种粮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目前我县农业生产力水平整体还不高,而且粮食生产与其它产业相比,具有生产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和自然环境制约大的特点,所以大规模生产虽然能取得较好的总体叠加收益,但最佳的投入产出比还是保持在200-300亩较好。

二是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无公害农业、有机农业,开发生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逐步扩大蔬菜、食用菌、优质专用小麦、小杂粮和脱毒红薯等优质高效农作物种植面积,搞好产品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附加值。据省统计局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每种植一亩红薯的收益是玉米的2.3倍。淇县有种植红薯的传统,具有丰富的加工粉条、皮查的历史和经验,只要政府加以正确引导和扶持,一个以红薯为龙头的新型“种植+深加工”模式一定能够形成,带动农民致富农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