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涌百穴,甘露争溢”辉县再现百泉湖

13.09.2021  09:21

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张亚林实习生李森文图

9月12日上午,辉县百景区内游人如织,不管是当地人还是外地游客,均是冲着百泉复涌而来。提起辉县百泉,在当地老一辈人心中永远是值得骄傲的地标所在。20年前,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化快速发展、用水总量增大、地下水超采等多种原因,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昔日的泉涌不复存在。“水涌百穴,甘露争溢”的景象只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今年7月23日下午,景区工作人员发现“观水井”水位飙涨现象。时隔18年,干涸的百泉湖开始复涌,“珍珠泉”“百门泉”“搠刀泉”“涌金泉”“喷玉泉”等泉眼不断复现。甚至连路面上、石头缝里都出现了无数泉眼,并且水量逐日增大。人们欣喜地发现,消失了18年的百泉喷涌盛景又回来了。

百泉沉睡18年后复涌

2003年,喷涌千年的泉眼再无滴水流出,百泉湖也日渐干枯。此后多年,即便是多日暴雨仍无泉水涌出,但是对于百泉齐涌、盛景再现,辉县人从没放弃。

2018年,辉县市政府斥巨资解决百泉湖长期断流问题,恢复百泉湖及百泉河生态环境,对百泉景区的湖底治漏、喷泉亮化、路面铺设、土地绿化等进行了全面提升改造。首次从宝泉水库引水至百泉湖,当年年底,百泉湖终于结束了无水模式,但对于百泉齐涌,仍属奢望。

相传,百泉湖未干涸时当地村民在山上水井打水,不小心水桶滑落,过一段日子水桶便出现在山脚下的百泉湖里,民间传说山上山下有暗河相通。为何时隔18年仍能复涌,辉县市旅游局副局长路军华有自己的看法。“不管是暗河说还是断层说目前均无定论,我感觉地下水位抬升是最大的原因。”路军华说,7月中下旬的持续强降雨为整个新乡地区补充了大量的地下水,景区内的“观水井”更能直观显示水位上升状况。

在百泉景区,每一个工作人员都知道一句话:“百泉涌不涌,就看观水井。”路军华所说的“观水井”位于百泉湖北侧,泉眼复涌前“观水井”深不见底,在复涌前几天,眼见着井水水面逐日上升,升到一定刻度泉水果然喷涌而出。

元代词人王磬曾在诗作中将辉县百泉与济南七十二泉一比高下,《咏百泉灵源泉》中赞曰:“济南七十二名泉,散在坡迤百里川,未似共城祠下水,千窠并出画栏前。”百泉沉睡18年后复涌,有人很自然地拿辉县百泉和济南趵突泉相比。

相比趵突泉恢复喷涌,辉县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据媒体报道,18年前的9月6日,沉睡548天之久的趵突泉恢复喷涌,至今创下连续喷涌的最长时间纪录。媒体报道称:今年汛期降水丰沛,泉水补给给力,当下,趵突泉地下水位已高出2003年9月6日复涌时的27.01米近2米,“趵突腾空”胜景更加壮观,奇景再现。

泉水复涌18年以来,济南节水保泉工作从未停止。2005年颁布了《济南市名泉保护条例》;2006年开始实施《济南市保持泉水喷涌应急预案》,2019年,济南市首个名泉保护总体规划《济南市名泉保护总体规划》正式公布实施。济南一系列举措的推出,都是为让清脆悦耳的泉水叮咚之声长久相伴,让泉水不再断涌。

辉县百泉与济南七十二泉不同在于,百泉更是一个文物保护单位,当地政府对百泉景区更多是从保护文物角度出发,类似于济南对保持泉水喷涌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辉县仍有较多工作可做。

“北国小西湖”,历代文人骚客趋之若鹜

百泉景区位于辉县市中心西北五华里的苏门山南麓,因湖底遍布泉眼,故名百泉。百泉由苏门山和百泉湖组成,素有“中州颐和园”“北国小西湖”的美誉。

百泉被当地人视为宝地,据传,北宋年间精通风水堪舆的邵夫子在此居住时,对它进行了一系列“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式的改造。辉县百泉园林中的“安乐窝”就是他的设计,依山而建,临湖而居,藏风纳水的布局堪称中国风水的巅峰之作。

宝地自然能够吸引历朝历代的名人雅士,如晋代孙登;“竹林七贤”;唐代诗人贾岛、画家吴道之;宋代文学家苏东坡,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明代的唐寅、黄辉、魏允贞;清代的乾隆皇帝、郑板桥等,他们面对迷人的青山碧波,触景生情,或赋文吟诗,或泼墨作画,留下了珍贵的墨迹瑰宝,如今,百泉景区内保留的各类碑刻多达350余块。

【责任编辑:钱艳红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