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诸侯争食消费金融“蛋糕”风控体系亟待加强

03.08.2015  11:34

  从目前的市场格局看,传统银行金融机构以及互联网巨头占据了消费金融市场份额的绝大部分和主要领域,P2P等互联网金融已经大踏步涉足个人消费贷领域,P2P行业细分化趋势日益明显。

  2010年,消费金融公司开始在中国试点,首批4家公司在北京、天津、上海和成都成立。随后,试点范围扩大到16个城市。消费金融公司的经营模式和股东企业也更趋多元化。

  本报记者陈思源

  互联网金融积极布局

  可以看到的是,面对万亿级别的前景市场,除传统银行金融机构外,消费金融早已经进入了传统BAT的战略部署之中,目前阿里、京东、百度、腾讯都在依托自身的电商金融化平台来提供这种消费金融服务,“京东白条”、“天猫分期”、“百发有戏”等产品已经开始瓜分市场。随着行业巨头的进入,依托庞大的流量资源和强大的技术实力,消费金融领域已经开始隐现寡头局面。

  另外,除了商业银行、电商平台、小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消费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外,以P2P借贷平台、分期网站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也开始积极发力消费金融市场。除了老牌的P2P平台拍拍贷一直专注消费金融领域外,积木盒子前不久开始内测消费金融产品“读秒”,此外,包括宜人贷、众易贷、人人贷等一批行业领先的P2P网贷平台也都在布局这块市场。

  众易贷CEO王铁刚表示,P2P平台纷纷试水消费金融,是受到政策推动,小额分散的个人消费贷款非常符合监管对P2P网络借贷的定位,当然零售业务也更好地贯彻了互联网金融“普惠”的精神。

  比较早进入消费金融领域某平台负责人认为,除了政策利好,消费金融背后的巨大商机才是驱动这些企业纷纷涉足消这一领域的重要原因,“50万以上的市场基本都被银行做了,但是50万以下的还是个空白。原来更多的是一些小额贷款公司,一些典当行来做,但他们更多的还是做一些企业经营贷款,消费贷款这块一直没有人填补,所以这块空间是非常大的。”

  必须构建好风控系统

  有分析指出,越来越多的消费金融公司涌现,以及更多的行业开始布局消费金融领域,对于拉动消费和稳增长的意义不可小视。不过,消费贷款的渠道多了,问题也随之而来。作为一种无抵押、无担保的信贷模式,消费金融的风险如何防范?“消费金融公司增加后,为了争夺市场,部分公司可能会对个人消费者过度授信,工行给了5000元的额度、京东给1万元、阿里给1万元,一旦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叠加的授信额度超过个人消费能力,就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有业内专家认为,以当前中国消费金融的规模和涉及的产品来看,不容易出现大的风险:“一方面,消费金融的占比还非常低;另一方面,在消费金融涉及到的一些主要产品,比如婚庆、教育、旅游,还有一些耐用消费品的贷款,实际上在这个贷款过程当中,消费金融公司的把控也是非常严格的。而且从目前已有的消费金融小额贷款的风险发生率来说,其实是非常低的。”“金融不是本质的需求,如果大家过度关注金融,特别是全部人来做金融创新,其实是有问题的,金融服务流动性特别高的情况下,也会产生泡沫。”也有分析人士表示,一些消费金融行业的新进入者,可能会对风险的理解和准备不足,只重视销售和市场扩张。它们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风控系统,在销售与风控有冲突的情况下,要更多考虑风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