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称:打造环渤海等三个亿吨级炼化一体化产业集聚区

15.12.2014  19:08

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贺燕丽周一表示,要在沿海和资源富集地区建设一批重大基础原材料和能源产业基地,打造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个亿吨级炼化一体化产业集聚区。

他是在中国社会科学论坛——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工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中国工业发展论坛上作出如上表述的。

贺燕丽在会上指出,当前中国重点产业布局中还存在产业布局与区域发展战略新要求不适应、产业布局与生态文明不协调、产业布局资源能源配置不匹配、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对产业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等问题。

因此,在未来工业布局调整和转移过程中,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快推动重大产业基地的建设,依托骨干企业,在沿海和资源富集地区建设一批重大基础原材料和能源产业基地。在减少钢铁产能总量的前提下,调整和优化当前的产业布局,加快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同时,加快沿海和西部的优质钢铁基地的建设,建设矾钛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提高综合利用水平。以改建扩建现有石化企业为主,启动建设一批大型的石化项目,着力打造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个亿吨级炼化一体化产业集聚区。推动化工原料基地建设,以大型煤炭集团为主体,加快建立大型煤炭基地和现代化煤矿。

二是有序实施安全、环保搬迁。

三是推进产业间的循环和资源的综合利用。推进电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重点产业之间的循环式整合,通过联合选址实现资源能源梯级利用和循环使用,选择部分钢铁企业利用富余的煤气资源直送发电企业用做原料。发电企业直接向钢铁企业供电,实行共同火力,推进大型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利用大型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处理城市污泥、生产垃圾和有毒有害废弃物等等。在水资源和生态环境较好的煤炭产区开展现代煤化工现代收集试点。

四是提高国内重量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作为资源消费大国,在基础利用境外资源的同时,必须加强国内资源的勘探开发、实施铁矿石、有色金属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保障工程,提升重要短缺资源的保障能力,为此在资源富集地区,加强地质赵匡,加强大型矿山建设。另外要积极利用沿边的境外资源。

五是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

六是拓展重点产业,发展国际发展的空间,要在更高水平参与国际分工,在全球的角度和高度,来布局中国的工业产业。

责任编辑:赵文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