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试越复杂 越能揭露真实的自我?事实恰好相反

21.07.2018  14:31

网上的个性小测试无法帮你了解“真实的自我

并不是问题越晦涩复杂,就越能揭露真实的你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6月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网上各种五花八门的心理测试可谓层出不穷。你一定点开过“从你最喜欢的动物判断你的性格”这种链接,或者填过“看看你是外向型还是内向型人格”的性格评估表。人们总喜欢通过这些个性小测验来进一步了解自身,认为内心深处一定隐藏着一个“真实”的自己。因此这些声称能揭露内心世界的小测验自然会对人们产生吸引。

但心理学家注意到,这些声称能揭露“真实人格类型”的小测验其实有很多明显的纰漏。许多问题设计得并不科学,要么用词模棱两可,要么强迫你在两个并不对立的选项间进行选择。无论是哗众取宠式的小测验、还是看似更理智的人格评估,都可能存在上述问题。

由正规心理学家设计的人格评估问题往往更直接易懂。备受推崇的“大五人格测试”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它不是将受试者“分类”,而是在“开放性”、“尽责性”、“外向性”、“宜人性”和“情绪性”五个心理维度上进行评分。该测试的设计十分简单。心理学研究人员知道,测试题目越要花工夫去理解,就说明设计得越差。

但对普通大众而言,缺乏严谨度更像是人格测试的特征,而不是缺陷。测试越是不可信,人们就觉得越有意思,不得不说非常讽刺。由于大部分人未接受过严格、科学的心理学训练,他们自然不擅长评估这些测试的水平。研究人员近日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调查人们对这些测试的看法。人们在回答这些艰深的问题时,会思考“这个问题设计得不好”吗?还是会觉得问题越难以理解,越说明“题目深奥”?研究结果显示,人们对深入了解自身的渴望可能会导致做测试时一头雾水。

将“困难”与“深入”混为一谈

在第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向受试者展示了一些从“大五人格测试”和“科赛人格气质量表”中选取的问题。科赛人格气质量表是一项很受欢迎的“分类式”人格测试,研究人员认为,其中很多问题对受试者而言都相对较难。受试者需要给这些问题打分。首先是对其难度进行打分,即这些问题是否令人迷惑、模棱两可。其次对问题的“深度”打分,即受试者是否认为这些问题能够揭露内心深处隐藏的自我。

不出所料,这两种认知在受试者心中果然相互关联。受试者认为科赛人格气质量表不仅题目更难,也更加深入。在后续研究中,研究人员对测试题难度进行了调整,比如增加大五人格测试题目的理解难度。结果题目变难后,受试者同样给出了“更深入”的评分。

研究人员还注意到,一些人格测试提的问题与人格毫无关联。比如有些测试会问某个抽象概念(如某个字母或星期几)与哪种颜色有关,然后得出“你灵魂的真实年龄”这种耸人听闻的结论。尽管人们做这些测试主要是为了娱乐,但他们也许真的相信这些晦涩、抽象的问题的确能揭露某些内心深处的真相。事实上,这正是罗夏墨迹测验等备受争议的心理测验手段背后的理念。

这种想法在两项受网络小测试启发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研究人员从一些所谓的“人格测试”中选取了一些问题。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为一半受试者设计了“困难”情境,即让他们选择看到某个抽象概念(比如字母M)会想到两种颜色中的哪一种。而在“简单”情境中,受试者仍要就某种颜色与某个抽象概念之间的关联打分,但一次只需给一种颜色评分,不需要在两种颜色间进行选择,因此相对简单一些。

结果,受试者再次对难度更高的问题给出了“更深入”的评价。似乎测试题越蠢,人们就越认为它能揭露真实的自我。

直觉可能会造成误导

该研究说明,人们很难摒弃这些广为流行、但不够科学的人格测试中蕴含的错误理念。最典型的例子便是MBTI性格分类法。该测验虽然流传甚广,但由于测验本身设计存在问题,且其采用的荣格理论备受质疑,因此不能很好地评估个人性格。此次研究指出,MBTI之类的性格分类法之所以不被专家接受,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此类测试形式太贴近人们对“哪种测试最能揭露真实的自我”的直觉判断。

直觉在这种情况下并无益处。直觉常常对物理、生物等科学领域的思维造成负面影响,心理学也不例外。人们总将自己武断地划分为“真实的自我”和“外在的自我”,且过于轻信这些声称能将两者明确区分开的人格测试。但科学界其实并不存在“真实的自我”这一概念。

有些人也许会陷入一种思维怪圈中不能自拔:人格测试会让做题的人感到困惑,而这种困惑正好符合人们对心理学的直觉预期,从而将“困惑”误认为“深刻”。因此,涉及心理的直觉也许格外有害。如果过于相信直觉,你不仅无法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反而更容易对自身一无所知。(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