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这样防控“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基层一线)

01.09.2014  14:34

      2014年入夏以来,河南省持续高温且降水偏少,省内发生大面积旱灾,有报道称这是河南省近63年来发生的最严重“夏旱”。持续高温干旱是可能导致森林病虫害多发的气象因素之一,而作为此次旱灾“重灾区”的洛阳市并未发生大范围的病虫危害现象。

  大旱之年无大灾,得益于洛阳市森林病虫害防控各项工作的及时到位、防治机制的灵活创新以及防治手段的多管齐下。

  8月5日,车行在洛栾快速通道上,不时能看到不远处庄稼地里枯黄耷拉的玉米叶,路边新栽的树苗中也有一些已经枯成了黄褐色。嵩县森防站站长刘团会说,今年因干旱引起的林木生理性病害发生较多,持续干旱也为害虫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

  防治压力并非仅仅源自旱灾。嵩县森林面积278万亩,80%以上是天然次生栎类纯林和人工林,遭受病虫害侵袭的风险较高,加之近些年来气候异常和物流的迅猛发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既有“内忧”又要防范“外患”。

  嵩县的状况也是洛阳市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的缩影。洛阳市本地的杨树食叶类害虫、草履蚧、危害栎类的木橑尺蠖、危害松类的松阿扁叶峰、中华松稍蚧等害虫一直呈高发态势。美国白蛾等外来有害生物也正在向洛阳逼近。

  为提高防治专业化水平和防治效率,洛阳市多个县(市、区)成立了专业防治队伍。据刘团会介绍,嵩县16个乡镇林业工作站和县内3个国有林场都有自己的防治专业队;还通过招投标的方式,与专业防治公司合作,由政府出资购买疫情除治和监测调查等服务。

  刘团会已经做了18年的嵩县森防站站长,深感社会化防治的重要意义。嵩县森防站仅有5名工作人员,却担负着全县326万亩森林的防治任务。“过去哪里发现了林木病虫害,都来找森防站,忙得团团转不说,还‘按下葫芦起了瓢’。”刘团会说,“现在,通过政府引导,各防治专业队划片包防,签订防治合同。县森防站对防治专业队投入药剂、药械,并按目标完成情况给予一定补助或奖励;专业队也可发挥自身特点,通过一系列综合管理措施,帮助林农实现增产增收,收取一定的劳务报酬。

  此外,随着各类林业产业专业合作组织日益增多,林木病虫害防治也逐渐由过去的分散防治转为集约化防治,大大提升了防治效率和防治效果。

  在防治手段上,洛阳市对大面积发生的杨食叶害虫,采取用飞机喷洒生物制剂的农药;对天然林区的木橑尺蠖、松阿扁叶蜂等害虫,用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制剂防治;对旅游景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林木害虫,采取生物防治手段,达到既防治害虫又保护鸟类的目的;对经济林病虫害防治,则指导果农利用杀虫灯、性诱剂、粘蚜板等进行物理、生物防治,确保果品无污染。

  防治手段再先进,也不如不发生病虫危害。洛阳市森防部门深知这一点,因此,他们将防治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变救灾为防灾,将工作重心、重点放在预防上,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关口前移。2013年,洛阳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3次美国白蛾普查和1次松材线虫病专项普查;对新造林苗木和调入的其他林木产品全部进行复检,累计调运检疫苗木3452万株,复检苗木92万株。目前,洛阳市已建设219个森林病虫害测报点,基本实现森林监测全覆盖。全市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在3.7%。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超过90%,测报准确率超过94%,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