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艺人"方寸世界"篆刻余生:这门手艺我不愿放弃
洛阳老城区十字街上,李普义在店铺内专注地刻着章。
“过去刻章是纯手工、在木头上刻,现在用电脑做,材料也多种多样,很先进。”洛阳老城区十字街,刻章艺人李普义一边说着,一边娴熟地飞舞着刻刀,仅仅十几分钟,一方精美印章就完成了。
一张桌子、一把刀,李普义在不足5平米的店铺进行篆刻。
李普义的刻章店铺,夹在十字街新兴的商铺中,很不起眼。两面陈旧的“刻章”旗幡招牌随风招展,一张“伤痕累累”的工作台上摆满了印章材料,红色、白色、透明的;木头的、石头的、塑料的,李普义坐在后面,专注地摆弄着手中的刻刀。
李普义粗糙的手指灵活地摆弄着一枚印章
“我在洛阳生活了55年,店铺开了20多年,门面和招牌都没有变过。过去用木头排版并且手工去做,生意相当好,现在有了电脑排版,我们服务的范围也就越来越窄了”。李普义轻轻抚摸着手中的刻刀,声音充满了无奈,“但是这门手艺我不愿意放弃,干了这么多年,割舍不下。”
李普义对印章进行最后的擦拭
李普义的手艺是家传的,自幼耳濡目染,他渐渐地喜欢上篆刻。80多年来,一家三代人对篆刻从未放下。一张桌子,一把刀,一间不足5平米的店铺,一份坚守的事业。
十几年前,李普义在企业改制中下岗,当时女儿正上高中,家里积蓄也被用光。
店铺内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印章
“那年腊月二十八,下着大雪,我们一家三口搬了张桌子,就在周公庙附近为别人写春联,挣了200多块钱,才把那个年过去了。”李普义沉浸在回忆里。
李普义的女儿李希瑞现在已经是一名生物领域的科学家,完全可以让老人富足地生活,但是他不愿放弃篆刻,更不愿离开老城。
充满年代感的印泥
“这样的情况在老城区十字街附近非常普遍,这是乡愁的作用,我们要创造条件,让李普义这样的人留下,在这里留住乡愁。”洛阳市古城管理委员文化服务中心主任王延生说。
在洛阳老城区,有10多处国家级和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172处青砖灰瓦的老院落。现在的老城,随着丽景门、文峰塔等一批批文化景观的修复,古城的味道更加浓厚了。
“我们一方面要对现存的老房屋进行修缮、保留,从根本上改善本地居民的生活,长远地保护古城;另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守得住传统文化,不能失去洛阳的味道,留下根,留下精神氛围。”洛阳市古城管理委员文化服务中心副主任李爱华说。
“现在老城氛围好,我要在这篆刻好我的余生。”李普义粗糙的手指灵活地摆弄着一枚印章,平静地说。 (王玉兴、时岩、侯琳琳)
【责任编辑:靳静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