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师范学院:教育援疆十五年 倾情育人显担当

28.06.2020  10:31

  近日,洛阳师范学院收到一封来自新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教育局的感谢信,感谢学校为哈密市第一中学、第十一中学捐赠图书。


  信中表示,赠书义举,实乃惠泽千秋之德行。自2005年至今,洛阳师范学院先后选派千余名师生赴哈密市开展援疆支教工作。洛师人的青春芳华已花开伊州大地,香盈天山南北。哈密教育人将以洛师“敬业奉献、为人师表”的精神风貌,奋发有为,团结向前,以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培养爱国爱疆、担当奉献的时代英才。


  据了解,2019年11月,洛阳师范学院在哈密召开教育援疆工作座谈会,全面梳理总结了学校15年来的教育援疆工作,与哈密市教育局签订深化教育合作框架协议,举行了援疆书屋捐赠仪式。目前,学校第一批捐赠的书籍资料,价值10万元,已经全部到位,将面向两所中学全体师生免费开放,有效解决了当地书籍短缺的问题。


  洛阳师范学院是全国率先开展教育援疆的高校之一,2005年以来,学校坚持主动援疆、持续援疆、全面援疆、精准援疆,逐步探索形成了“一个目标”(对接国家治疆方略)、“双轮驱动”(教育援疆、人才援疆)、“三个统一”(学习与实践相统一、育人与育我相统一、援疆与扎根相统一)、“四位一体”(支教育人、培训育才、文化融通、人才融入)的洛师教育援疆新模式,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了积极贡献。


   提升站位,主动援疆。 洛阳师范学院的教育援疆不是“规定动作”,而是“自选动作”。学校在新疆招生时,了解到哈密地区师资力量匮乏,就专门成立了援疆工作领导机构,把教育援疆放在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国家统一和安全稳定的高度去认识和理解,主动与新疆哈密等地对接,为新疆教育发展“输血造血”。15年来,逐步形成了“4+N”多方联动的运行机制(4是指学校领导、职能部门、带队老师和学生,N是指河南援疆指挥部、当地政府部门、受援学校等单位),确保了教育援疆工作持续有力开展。


   长期坚持,持续援疆。 从2005年派出第一批教育援疆队伍以来,至今从未间断。截至目前,洛阳师范学院共派出17批74名优秀教师、1283名学生参与援疆,193名师生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表彰为“支教工作先进个人”。


   广泛覆盖,全面援疆。 15年来,学校的教育援疆,已经由最初单一的支教模式,丰富拓展为今天的集支教、培训、文化、人才为一体的全面援疆模式。援疆对象涉及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中职等90余所学校,援疆地域覆盖哈密市直单位、区直单位、县直单位、乡镇,最远到淖毛湖农场,受益新疆学子31万人,培训教师和其他管理人才600余人。


  回应需求,精准援疆。 为确保援疆成效,洛阳师范学院根据新疆受援单位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安排援疆工作,做到精准援疆。如根据受援学校需求,开展支教援疆,学科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美术、体育、音乐、学前教育等14个专业;建立“洛阳师范学院援疆书屋”,解决当地书籍短缺的问题;举办7期国语培训班,满足当地教师国语授课需求;举办哈密市公共文化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提升当地干部管理能力。


   育人育才,成效显著。 15年的教育援疆,洛阳师范学院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显著增进了民族团结进步,积极推进了文化交流传播,有力促进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共同发展,源源不断为新疆输送了优秀人才,极大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改善。据统计,近5年共有214名毕业生到新疆就业创业,奋斗在各行各业,为新疆的建设发展贡献力量。他们以实际行动阐释了洛阳师范学院“明德求真、崇文尚道、向善唯美、自强不息”——“牡丹牌”毕业生的深刻内涵。学校连续两次荣获河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称号。


  在未来的援疆工作中,洛阳师范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精神和第七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坚持全面援疆、精准援疆、长期援疆,着力实施“基础教育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基础教育管理人员管理水平提升工程”“基础教育汉语能力水平提升工程”“基础教育师资对口交流工程”“支教援疆工程”五大工程,积极探索扩大教育援疆范围,大力实施援疆“硕果工程”,打出教育援疆+科技援疆+旅游援疆+文化产业援疆的“组合拳”,不断推动援疆工作再上新台阶。


  (洛阳师范学院 供稿)